三月後。
自從李侍郎府上那一場風波發生之後,西夏國內的氣氛就頓時詭異起來。
不過作為這個變故中的主角,葉山海與慕容氏對於這些好像是視為罔聞,根本不置可否。
這才讓國內的有心人們安心下來。
月前,作為西夏國內的輔政大臣,將國內的意見統一之後,開始了出兵。
一年多前,由於發生了那麼多的變故,所以西夏國的征伐有些虎頭蛇尾,就那樣灰溜溜地退了回來。
以此來穩定性下國內波動的局勢。
如今一年過後,國內的大局平穩下來,但是大宋與遼國的戰爭依舊沒有停息,所以看到好處的西夏國就蠢蠢欲動。
於是在葉山海組織之下,經過一個月的商議,決定開始了第二次的征伐。
不過這一次的目標不是遼國,而是上次互為盟友的大宋。
因為此刻,隨著契丹人國內的內亂平息,西夏國在那裡再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要打主意付出的代價非同小可。
相反,大宋國的小皇帝趙煦是一個志大才疏的角色。
當初雖然佔據到了遼國內亂的機會,一舉將煙雲十六州佔據了大半。
但是以他的政治手腕,就是平息不下來國內的眾多矛盾。
武人與文臣,新黨與舊黨,這些人的爭鬥在各個方面扯著後腿,讓大宋沒法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其實在此時此刻,三國之中,大宋國毫無疑問的是最強者,擊敗一個已經漸漸的走向衰亡的遼國完全沒有問題,但種種問題讓它根本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因此,在眼下戰局中,反而是遼人佔據了優勢,已經將大宋國打的節節敗退。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西夏國的目光轉移到了大宋身上,想要從他的身上撕下來一塊肉吃。
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就是如此。
何況,這些年來,大宋國一直在攻打西夏,不論國土還是歲幣的損失都讓西夏國衰弱了起來。
這一日,西夏國的先鋒部隊終於來到了靈州的邊境,也就是夏宋的分界點。
這些年來,因為西夏國不停的吃敗仗,原本屬於西夏國的靈州已經被大宋國蠶食掉了小半。
看著眼前的連綿不絕的塢堡,當下葉山海一勒戰馬,停了下來。
身後的眾多騎兵見此卻是腳步不停,在中軍的號令下,繞過這裡加速上前。
殺!殺!殺!
三聲暴喝之後,他們揮刀而去,對著那些來不及回到塢堡的宋民進行掩殺,很快就哀鴻遍野,滿目瘡痍。
那邊,這邊境線的宋軍在這隆隆的馬蹄聲與身後激起的土塵中,瞬間就讓他們出現在了瞬間發現了西夏軍的侵犯,一時間頓時慌亂不已。
這些年來,雖然他們對於西夏國的戰事屢次獲得勝利,但是其中的主力卻是大宋的西軍。
在一年多前,因為宋夏結盟,這裡的軍隊已經被調走了大半,參與了對遼國的戰事。
誰也沒有想到,西夏國會突然撕破臉皮,對於大宋不宣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