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內的掌聲和叫好聲,久久未能平息。
這麼新穎的京劇表演方式,著實讓現場的所有觀眾都喜歡的不行。
梅昌升激動地手都在顫抖,趕緊走上臺,笑呵呵地說道:“大家安靜一下,我幫大家採訪一下楊先生是怎麼想到這麼改編《霸王別姬》的好不好?”
觀眾們立刻安靜下來。
隨後梅昌升就一臉崇拜地看向楊辰,道:“楊先生,您剛才的表演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歎為觀止啊。我唱了一輩子的戲,做夢都沒想到京劇還能這麼唱。您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改編心得嗎?”
楊辰點點頭,便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想法。
所有人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聽戲,不光是京劇,其他戲種也不聽。
究其原因,豈是就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也很快。
大家沒時間聽那咿咿呀呀半天才唱一句詞的戲曲,只喜歡簡單明確的歌曲。
戲曲的落寞,可以說是時代使然,也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哀,不能怪年輕人不聽。
從來都是藝術適應觀眾,才能獲得傳承和發展的機會。
如果指望觀眾適應藝術,那這種藝術基本上就離失傳不遠了。
就拿影視劇來說。
前些年,觀眾們喜歡看小鮮肉和流量小花。
作品質量無所謂,反正只要有流量小生和小花就不愁收視率和票房。
但是近些年來觀眾們的口味發生了變化,大家更喜歡看演技好的演員拍出的作品。
所以,那些依然沿用流量小生和小花的影視劇作品全都撲街了。
用到一些實力強悍,演技精湛的作品,基本上都能賺的缽滿盆滿。
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只有適應觀眾的審美和習慣,藝術作品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如果藝術作品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那就等著賠錢吧。
而當初那些紅的不能再紅的流量小生和小花們,因為不能滿足觀眾們現在的需求,一個個都慢慢被淘汰了。
楊辰舉的這個例子得到了觀眾們的點頭認可。
再由這個例子延伸到戲曲行業,也就能說明為什麼戲曲會逐漸落寞了。
楊辰繼續說道:“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只能等著消失。只有不斷變化,不斷適應新的時代,才能不斷發展。既然京劇等戲曲的表演方式不適應現代的生活節奏和欣賞習慣,那我們何必針對現代人的習慣而做出改變呢?剛才梅班主讓我上臺唱一段,我就想索性臨場發揮改編一下《霸王別姬》,試試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能接受,那說明戲曲是可以朝著這個方向改編的。如果大家不能接受,那就說明這個方式不對,我們應該繼續努力探討新的方式。”
梅昌升大吃一驚,慌忙問道:“楊先生的意思是剛才的《霸王別姬》是你臨時改編出來的?”
楊辰點點頭。
梅昌升對楊辰的敬仰之情更添幾分,稱讚道:“楊先生真的是音樂奇才啊。臨場發揮就能將《霸王別姬》改編的如此完美,若是有充足的時間好好研究一番,絕對能創作出更好的版本。”
楊辰笑著回道:“哪也不好說。有時候第一感覺反而是最好的,如果想的太仔細,可能效果更差了。”
梅昌升哈哈大笑,道:“楊先生說的也有道理。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想問您一下。既然您如此厲害,將來會在京劇,或者說戲曲行業發展一下嗎?我覺得您就是戲曲界的郭大剛,可以像他拯救相聲行業那樣拯救戲曲行業。我代表京劇,甚至整個戲曲行業,請求楊先生一定要為行業發展做出努力。否則,再過幾十年,我們這些國粹可就要消失了。大家說想不想聽楊先生對戲曲進行現代化的改編?”
現場的觀眾們立刻給出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