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從艙裡信步下來,四處張望計程車兵們慷慨激昂:“將士們!今天,你們將在這裡開創奇蹟!成為我大漢的功臣!拿下集慶,這個天下,將再也沒有能夠與我們匹敵的力量!朱元璋不過是跳樑小醜,蕞爾小賊罷了。卻佔據著這麼富庶的城池,今天,我們就把他趕回濠州要飯!”
話說石頭山後面,集慶南城裡、大勝關數處整齊地出現了五路伏兵和湯和徐達馮氏兄弟、鄧愈和常遇春分別帶上了沿途的,身上盔甲更鮮豔,明晃晃地刺得陳友諒睜不開眼。
陳友諒手下一驚,倉促間擋住了去路,結果發現對方伏兵非常安靜,沒有說什麼,也不會呼喊衝鋒,就默默的看他們一眼,那目光,像肉聯廠圍在豬圈中的屠夫,毫無波瀾和忐忑,就像幹了一樣,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事務。
陳友諒最後回應道:“備戰吧!”
戰士們才有了反應,都掏出弓弩來上弦備戰。
但是朱元璋卻沒有給予他多少時間去籌備。
明教水軍也陸續登陸了,而眼前已上岸之人,卻被自己哥哥堵住了退路,要撤退也沒有退路。
朱元璋令旗飄揚,奉命五路伏兵促發戰馬,由5個不同方位直搗陳友諒水師。
無論走到哪裡都不可阻擋,就像五把燒得通紅的鋼刀插在一片鬆軟的奶油蛋糕上。
陸地水兵哪,這些久經沙場騎兵敵手?
很少有反抗,對方騎兵早已衝入,湯和等更大肆殺戮。在這場戰鬥中,他們都失去了最後一絲機會——如果不被俘虜的話。反正龍灣留給陳友諒的話也就那麼簡單:“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撤退!撤退!”事到如今陳友諒也別無他法只能退守。
但士兵們的反應使他絕望萬分:“皇上,退潮吧,我們所有的船隻都擱淺了,不能離開!”
陳友諒推開戰士們,找到能啟動的船,留下岸邊作戰計程車兵獨自溜走。
那天,龍灣的這片平地,陳軍留下五萬多具屍體,三百艘戰船,而這幾艘戰船也成為朱元璋晚年決戰陳友諒的主力。
“到太平去,把花雲他們的屍體收回來厚葬。”
望著這幾艘繳獲來的戰船,和歡呼雀躍的眾將不一樣,朱元璋還是一副莊重的表情。
他這時的情緒,有點象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雖打得贏,但內心不舒服。
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擺在了他面前:三百艘船,對家大業大陳友諒不過九牛一毛,而他本人,也為三千將士與花雲獻出生命。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會被淘汰出局,但是他知道,如果他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那就只能成為這個社會中的犧牲品。究竟是何時,才有可能從這樣一個用人來鬥智鬥勇的機械時代解放出來呀。
劉基彷彿看透朱元璋的心思,慢悠悠地說:“元帥、軍械很重要,但關鍵是人心問題。”
朱元璋一愣,隨即釋然:“你說的對啊。傳令下去,改集慶為應天,我朱元璋,上應天道,下順民心!”
劉基笑著叩首:“我主必將成就驚天大業,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剩下的大臣跪在地上一片:“祝賀我的主人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