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不丟,你就在陳友諒的心臟上插了一顆釘子!到時候陳友諒無論怎麼來打,都要提防著身後洪都的攻擊,十分力,他最多隻能使出七分,那時候,只需要將軍全力反擊,便可將陳友諒徹底消滅在贛江邊。洪都,決不可丟!洪都守將,非一般人可以擔任。”
朱元璋看了看在牆角摳指甲的朱文正:“文正和洪都給你。”
康茂才和眾將領皆為之一驚。
徐達與湯和紛紛請纓:“朱大哥,還是讓我去吧。洪都危險,文正還小,恐怕擔任不起這樣的重任。”
朱元璋笑道:“文正,你能守住洪都嗎?”
朱文正因宿醉的腳步而有些晃動地站了起來:“洪都來了,我來了,洪丟了,我死了。”
“好!”
在座的各位誰也不曾料到,就是這一看似可笑的決策卻造就了朱文正威名遠揚。
過了3個月,初夏蟬鳴起來,是個雨水豐沛的時節,陳友諒率領新明教的水軍,浩浩蕩蕩,沿贛江向北征伐,五十萬精銳水軍遍佈河面,高聳入雲,氣勢恢宏,軍艦鋪天。所謂投鞭斷江莫過於此。
陳友諒勢如破竹,長虹出天。
一路上老百姓都蜂擁到集慶給朱元璋告密,勸朱元璋退守集慶以儲存勢力,從而捲土重來。
在如此鋪天蓋地的謠言下,朱元璋手下,有個別將軍給陳友諒寫了一封投降信,在李善長的攔截下,立即帶人將他們擒獲,押解朱元璋。
朱元璋站在集慶城頭,看著城下跪成一排的投降派,朗聲說到:“集慶,就是我朱元璋最後的屏障,我就是死,也要死在這裡!膽怯的,懦弱的,你們儘管離去。願意跟集慶共存亡的,拿起你們的武器,跟著我的將領們,一起戰鬥到最後一刻!”
劉基拿出隨身佩劍舉過頭大聲喊著:“吾雖為謀臣也,有決陳賊之心矣!誓以集慶存亡!”
宋濂也拔出佩劍,直指背後武將道:“你們難道連劉伯溫劉基)這樣的謀士都不如嗎?他尚且有玉碎的決心,你們的決心何在?”
他身後的眾將立刻發出震天的怒吼:“誓以集慶存亡!”
這天晚上元帥府裡燈火輝煌。
劉基在圖中指了指秦淮河道:“如果我是陳友諒,一定會選擇經過長江進入秦淮河,直接抵達集慶城牆下,到時候,我們的水軍將直面陳友諒龐大的水師,毫無勝算。”
宋濂點了點頭,用手指了指秦淮河的一個小地方:“而現在的秦淮河上,唯一一項能夠阻礙陳友諒入城的,就是這座小橋——江東橋。俞通海率領的水軍,都是漁船,船小且輕快,當時順著秦淮河溜進集慶的時候,根本沒有受到這座小橋的阻礙。可是陳友諒的水軍不同,他的船高大威猛,江東橋的橋洞,根本鑽不過去。”
李善長同意:“那我們就將這座木橋改成石橋,橋上埋伏弓箭手伏擊,將陳友諒逼到這裡跟我們決戰!”
看李善長指點迷津,朱元璋那時才知道他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