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軍副總兵怒懼,滿腹經綸,命將士們手持弓箭,射向自己。他的部下們也紛紛向城外跑去。
但尚未來得及,元兵就架起了箭,拉起了弓,高郵城東門敞開,呼嘯的馬蹄聲,飛速地迫近,五萬來勢洶洶的騎兵衝出了城,直接殺了出去。
所有變故都太快了,以至於上一秒還瞧不起漢人體弱脆弱的元軍士兵,下一秒卻震驚得合不攏嘴。
他們都是在這場戰鬥中失去了自己的對手!
精明的元軍長官,那個向來不怎麼使勁兒的頭腦,此時轉動得很快,騎兵第七師團滿2萬,而且彼此足有5萬。
元軍長得比對手還要壯實一些,但他還是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對手居然能把自己整到和他一樣高!
一擊彼此兩半?
難道元軍要和人家一決雌雄了嗎?
連哲別在世都不可能呀。
可這可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元軍將領們都知道,這是一場真正的大仗。
再說軍隊中元兵是何等級別,別人不會的也可以不會?
如果在一個戰場上出現了這麼個情況,誰都會認為是這個人做錯了事!
加之主將戰死、群龍無首,此役勝率極小。
如果想把這一場戰役打下去的話,那就要靠智慧了!
漢有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既然沒有人願意死在敵人手中,那就只好死拼一把了,於是,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到了那些死於戰場上的將士身上。
講得還挺合理。
不過,真覺得這不是個好主意,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太不公平了,因為要想讓自己的軍隊永遠保持勝利的勢頭,就要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在別人手裡。
終究戰功在將,命在己。
可是,我這個人,就是怕走了之後,妻子和子女仍在家等待他的歸來。
說服自己後,這些元軍長官一勒住韁繩就掉轉了馬頭,揚鞭用力抽打馬屁股,絕了塵。
他們是在追趕一匹奔跑得飛快的戰馬嗎?取逃走之速,身手之快,與二十一世紀職業賽馬手平分秋色。
張士德、張士義衝鋒陷陣,愈戰愈勇。
萬念俱灰的元兵發現,長官早已經不知去向,只能一邊抵抗,一邊撤退。
元軍在經過幾次戰鬥後,終於無法再堅持住自己的陣地,最後只得投降。
蒙古騎兵第七師團,一觸即潰,向決口者大抵如此,完全不構成有效抵抗。
5萬高郵守軍歷時不足3個小時,消滅元軍騎兵第七師團一萬兩千餘人,稍事休息,立即迂迴至南門元軍後方,就像燒紅了的鐵叉,狠狠地插進了元軍的後腚。
南門集結了近三十萬元大軍,彭瑩玉心知肚明,只憑手中5萬人,就是決不能與敵匹敵,待敵響應後,自己的這5萬騎兵,怕是全砍了。
於是,她果斷地提出了“以弱勝強”的作戰方針,要求部隊迅速投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