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開走開,熱。”林秋看著宋墨跟個無尾熊似的扒在她的身上,感覺有些喘不過氣來。
宋墨做出一副良家婦女被拋棄的委屈樣,林秋忍俊不禁,這真是可愛的不要不要的。
林秋撥開宋墨的手,刷牙洗漱,感覺空氣分外的清晰,這是一個平凡的清晨因為身邊有他顯得與眾不同。
對於林秋和宋墨來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早晨,但對於別人來說就不盡然如此。燕嫂子的心情就是無比的抑鬱,這一早上就被一群人給團團圍住,平日裡她會非常高興。
“燕嫂子,我可聽說你昨兒個可是上宋家去了。”燕嫂子這出門沒多久就被人叫住。
這大清早的燕嫂子出來買肉,她慣是精打細算的人,這出來的早這豬肉要肥的要瘦的都隨自個兒心意,這能從中挑選最滿意的帶回去。燕嫂子看著肥肉略多覺著很是不錯,這肉還是有油熬出來才好吃,這煸出來的油還可以拿來炒菜,這連做菜的油都可以省下來。
“你這是聽誰在那裡胡說八道的。”燕嫂子的第一反應是拒不承認。
“燕嫂子,你說咱倆誰跟誰啊!你這樣做可是不夠地道,這裡裡外外上上下下誰不知道您燕嫂子是一號人物呢!大傢伙說是不是?”這燕嫂子這會兒的話她是半點都不相信的,這騙誰呢!前些日子嚷嚷著,這會兒改口也忒晚了點,她可不是好糊弄的小年輕,這燕嫂子是怎樣一人這麼多年處下來她還能不知道?
“燕嫂子,是這個理,咱們都是幾十年的鄰居,你可不興唬我和杏兒!”這旁邊又湊上來一個白白胖胖的中年女人,這最醒目的當屬腕子上的一個金鐲子,隨著手晃啊晃,這看著大傢伙的目光都投在她的鐲子上,她這心情叫做一個美啊!
“高嫂,你這鐲子看著就金貴可得值不少錢吧。”這前頭還在質疑燕嫂子的女人,這會兒立馬被高嫂手上地金鐲子吸去所有注意力。
這女人就沒有不愛這些個金銀首飾的,只不過多半是捨不得買的,這大家的日子可沒有那麼寬裕,這會兒看見一人從前跟你一個樣,吃糠野菜這會兒日子過得滋潤,這金鐲子都買的下手,這心裡頭還真是有些不得勁。
不過到底這目光還是僅僅盯著這明晃晃的金鐲子,這買不起,看看過過眼癮也好。
“這沒什麼,不值什麼錢!這兒子出息,之前啊,接我享福去,只不過我牽掛著當家的,這才回來的。”高嫂發出咯咯的笑聲,這看著眾人欣羨的眼神,這心裡頭別提多美。
“燕嫂子,你這買的肉咋的又都是肥肉,這城裡人這會兒都不興吃這些,油水太足容易長膘。”高嫂這會兒才注意到燕嫂子手裡頭的豬肉,一層厚厚的肥肉看得她就沒什麼胃口。
燕嫂子張口欲言,卻又不知道說什麼好,她的兒子女兒沒什麼出息,這兒子還沒娶媳婦,女兒嫁的也不算都好,這沒伸手跟她要錢就不錯,這指望兒子女兒享福只怕是有點難,不然的話她也不會拉下這張老臉打算在林秋那裡謀個工作,掙錢貼補貼補家用。
不過這落面子的事情,就算大家夥兒都心知肚,她也是不願意講出來的。
高嫂也不是一定要聽燕嫂子的回答,“這排骨來兩斤,豬蹄半個,你們要點什麼,我給你們買?”
高嫂這看起來大方的很,這燕嫂子和杏兒嫂都是連連說不用,這別看高嫂看起來十分大方的樣子,但骨子裡卻是容不得別人佔她一絲一毫的便宜的。
這要是真的收下這麼一斤半斤的肉,那麼滿大院都會傳著她和杏子嫂這家裡頭揭不開鍋,這高嫂良心是大大的好,這看著她們倆可憐,接濟她們,這要是傳出去她還要不要做人。這可不是瞎編排,這年輕的時候,看著高嫂好心的樣子信了,這院裡紛紛揚揚的那些話,真是令人有些想要把頭鑽進洞裡。
只不過這編排的人是燕嫂子,這杏兒嫂家裡條件比較好,這高嫂就是出去宣揚也不會有人信,不過那時候杏兒嫂和燕嫂子都拿了高嫂的東西。杏兒嫂想想都覺著後怕,這要是她也跟燕嫂子一個樣,那她這日子。
燕嫂子這臉冷下來,“高嫂,我這突然想起來家裡頭還有點事情,你這慢慢逛,咱們改日再聚。”
杏子嫂也想起不大好的事情,跟高嫂告個別,打算離開。
高嫂看倆人都不大願意搭理她的樣子,這心裡頭也是萬分的不舒服,話說回來她還不稀罕呢!這她繼續逛她的,這甩臉子給水看呢!
“我哪是那樣的人!”燕嫂子仰著脖子,為自個兒辯解。
“燕嫂子你就給我說道說道唄,這林秋那個小媳婦究竟是怎樣一個態度?”杏兒嫂對這個還是很感興趣的,“我這只是昨兒個看見你進了宋家的提議那棟樓。”
杏兒嫂看著燕嫂子不說話的樣子,這心裡頭癢癢的,跟小貓撓似的。
這都被看見否認也沒有用的,這倒不如……誰叫這林秋總是三番五次的給她難堪,這她作為一個老前輩可得給這個林秋上一堂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燕嫂子,昨兒個你穿著藍色小褂,手裡頭還抱著個紙箱子,你就承認了唄。”杏兒嫂乾脆丟擲殺手鐧,她這是親眼瞧見可不是胡說八道一通,這是親眼瞧見的。
藍色小褂,她昨兒個穿的可不是這些個玩意,這一準是把她跟做人弄混了,黑燈瞎火的這認不出來是正常的。這紙箱子,燕嫂子計上心頭想著可以從這上邊做文章。
燕嫂子一邊想著該怎麼組織語言,一邊往自家菜園子揍。
“錢家媳婦,這大早上的忙活些什麼呢!”杏兒嫂遠遠地看見這趙巧巧打了個招呼,這新來的軍嫂看著挺面善的,圓乎乎的小臉蛋看起來慢討喜的。
“杏兒嫂,燕嫂子早。”趙巧巧笑眯眯地跟著兩人打個招呼。
“我這來摘跟絲瓜給孩子做碗麵,一會兒還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上學。”趙巧巧指著手裡挎著的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