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權傾天下,可以和漢朝的霍光相比。以諸葛夫子的見識,可還會容得下他們繼續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嗎?”楚王眼神冷冷地說,“如果讓應桐做儲君,那這將來的天下還是他董家的天下。你不讀書自然不明白這些大道,三徑學宮逢亂才出,你以為諸葛夫子是無事才入宮的嗎?”
“原來是這樣!”楚王妃懂了一些,“董家專權久了,將來難免有竊國的那一天,的確不應該再任由他們繼續下去。”
“這幾日我便想法子進宮去見一見夫子,讓他幫忙參詳一番。”楚王說,“不可以再坐以待斃了。”
“說的是啊!先前咱們忍著讓著也不過是想他們能留咱們一席之地,如今看來怕是不能了。又何況還有諸葛夫子願意幫咱們,諸葛夫子願意幫,那就代表三徑學宮是站在咱們這頭的。”楚王妃也不像先前那樣膽小謹慎了。
這世間有幾個人是真正沒有野心的呢?往往只是沒有合適的時機罷了。
這邊楚王正打算著什麼時候能進宮去見諸葛夫子一面。
黃昏時分,門人進來稟報道:“王爺,門外有人說他是從山上來的,要向王爺獻寶,王爺見還是不見?”
“不見。”楚王這時候正心煩,哪有時間見這些江湖術士。
“呃……那人還說了,王爺若說不見他,就讓小的跟您說東南西三條路都走不得了。”門人小心翼翼地說。
楚王聞言眉頭微皺,想了想便說:“叫他進來吧!帶他去客室。”
那人身量很高大,穿一襲純黑的鬥篷,頭上戴著大大的風帽,將臉都遮住了大半。
見到楚王後他才將帽子摘下,露出了一張儒雅卻不乏剛毅的面容,三旬年紀,目光炯炯如炬。
“不知先生如何稱呼?來見校王所為何事?”楚王見這人氣質非凡,也不敢怠慢。
“在下華英,奉諸葛夫子之命前來拜訪。”那人拱了拱手說。
“哦,原來閣下就是華英先生,久仰久仰!”楚王自然是聽說過華英先生的。
他在三晉學宮的弟子中也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了,這麼多年都不肯出師,卻也因此更加出名。
“王爺不必如此多禮,想必你應該猜出在下為何而來了吧?”華英微笑道。
“小王愚鈍不敢胡亂猜測,還請先生明示。”楚王到此時還是選擇謹慎為上,畢竟他要做的事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王爺信不過,在下也應該信得過夫子。夫子知道王爺有難,可是他不便從宮裡出來,所以就讓在下前來。”華英單刀直入,“今日趙王命人在朝堂之上參了王爺一本,想來王爺此時還是心驚的吧?”
“先生雖不在朝,卻對朝中事瞭如指掌,不愧是三徑學宮出身。”楚王見他說的這樣直白,也就不再繞彎子了,“小王此時的確有些難處,不知先生可有妙法?”
“陛下面前自有夫子替王爺說話,”華英先生道,“使陛下不會對王爺失去信任,此外我也自有辦法對付趙王,管教他收斂爪牙,不敢輕舉妄動。王爺自可放心,不必為此事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