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8)
白神很忙碌。
人間聖所遍地,祂不能老待在同一個地方,總是輾轉於各個聖所之間,疲於應付各式各樣的祈願。
至於那個被獻祭給祂的孩子崔斯坦,祂是準備等他長到五六歲左右,能依靠自己討口飯吃了,就把他帶到鄰近的示劍城“放生”,那裡有一夥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小流浪兒。
祂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能夠花在這個孩子身上,在他學會走路之前,祂將他放在茅屋的榻上,託母牛喂養和看管,等他學會走路以後,祂就開啟柴扉,放他進入後面的樹林——祂早已趕跑那裡的兇獸,並設立結界,崔斯坦在那兒不會有任何危險——天黑時再自己回家。
祂是在約幕後面第一次聽聞亞伯蘭在示劍自封為士師的事,當即十分震怒。要知道,在祂最初行走於人間,與人類簽訂約法的時候,曾經有一條再三嚴明:不可崇拜偶像,不可擁立君王。
人類依舊對祂的話音置若罔聞!
但念及亞伯蘭曾是祂的先知,是從千百萬人中挑選出的值得祂另眼相待的極少數,祂還是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
於是,約書亞進入士師的夢境。在夢中,祂以一團耀目的金光顯形,嚴詞厲色地向亞伯蘭揭示:“若你執意違背,稱雄稱王,我會使你家宅不寧,兄弟鬩牆;若你退步抽身,謙恭禮讓,我會使你子嗣昌盛,福澤綿長。”
遂即,亞伯蘭夢醒,從臥榻上坐起,驚出一身冷汗。
難道是白神又一次顯聖?
可上回從約幕背後伸出的是一雙貨真價實的手,還帶走了他獻上的祭品,這一次只是在夢中,沒有留下任何證據表明祂來過,其真實性還有待商榷,或許只是他白日裡思慮過重,連帶影響到夜間的夢境。
他不敢把這個夢說與自己的家人僕從,更不敢讓那些推舉他為士師的鄉裡鄉親們知道,只好派人偷偷請來了城中另一位與自己關系親近的先知約阿施。
約阿施比亞伯蘭年長,也比他睿智,聽完他訴說夢境後,立即表示:“這是神給你的預兆,要你馬上退位,否則你會給你的家人帶來災禍!”
亞伯蘭聽完,卻覺得約阿施是在嫉妒他,因為示劍城中有那麼多先知,卻只有他亞伯蘭得以獲封士師。
盡管如此,他還是重重賞賜了約阿施,並挽留他在自己家中——現在應該說是宮殿了——長住,擔任他的謀臣。但約阿施拒絕了,僅僅從亞伯蘭那裡收取了兩塊麵包和一串葡萄作為建議的酬勞,就騎著自己的騾子回家,因為他謹記著約書亞的箴言:不可崇拜偶像,不可擁立君王。
約書亞十分感動,使他成為王的老師,此是後話。
約阿施離開後,亞伯蘭雖並無聽勸之意,但內心卻難以獲得平靜。於是便夤夜前往神明第一次向他顯聖的聖所,跪伏在約幕之前。
“光輝的約書亞,我如何才能消弭您的怒火,彌補我的過錯?難道就一定要我退位嗎?”
神明不答。
“可是我難道不是您欽定的人選嗎?您於億萬人中選擇在我面前顯聖,這難道不正說明瞭我的與眾不同嗎?我難道不該領受您對我的嘉獎?不該驕傲地肩負起您在人間的重託嗎?”
神明依舊不答。
不是祂閉目塞聽、充耳不聞,實在是給的暗示已經太明顯,而他卻叫祂失望兩次。祂認為,如果亞伯蘭仍舊執迷不悟、一意孤行的話,那也沒有什麼再拯救他的必要了。
神棄之人,雖悔晚矣。
亞伯蘭等不到神言,便自顧自接著說下去:“如果您現在不認可我,沒關系,我會盡我所能獲得您的認可。我會為您獻上數不勝數的牛羊犧牲,讓每一座聖所都燔煙不斷,我會開疆拓土、東伐西征,讓所有尚未沐浴在您光輝下的子民都前來朝拜。”
說罷,他站起身,朝著約幕深深鞠了一躬,轉身走出了聖所。
崔斯坦長得很快,聰穎過人。
祂幾乎從來沒有時間陪伴他,教他通曉事理,但他在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體諒人,經常天黑後在茅屋裡燒好熱水等養父歸來,為祂滌足。
約書亞因為總是穿一雙破爛涼鞋四處走動,雙腳經常滿是塵灰,腳趾間夾雜著青苔和泥土。
小小的崔斯坦便用自己稚嫩柔軟的小手為祂拭去那些髒汙,使肌膚露出本來的顏色。他的小手連祂的一個腳跟都託不住,只能雙膝跪地,雙眉緊鎖,雙手一併使上吃奶的氣力。
每到此時,約書亞都會有一絲心軟,猶豫著,或許不要太早將他拋棄在街頭,因為年紀太小的流浪兒容易被大孩子欺負,運氣不好可能會活不下來。
祂不曾向他耳中灌輸過一點關於自己的事情。在他面前,祂永遠是一個疲憊的青年男子模樣,瘦骨嶙峋,懨懨似病。祂希望崔斯坦隨時做好自己會離他而去的準備,不要將過多的情感寄託在自己這樣一個陌生人身上,不要依賴自己,尤其是自己。
因為神祇無情,如果有一天,他如自己父親一般讓祂失望,祂便也會立即如同對他父親一般將他舍棄。
如果他要活下來,他就必須勇敢,如果他要勇敢,就必須不能有恃怙。或許有朝一日,他會瞭解到關於親生父親將他獻祭的真相,祂希望他能夠挺住,不要被痛苦摧毀。
可就是這個小人,終究在祂心底燃起一束火苗,讓祂覺得人類不至於無藥可救。連這麼小的孩童都懂得愛和關照,那年紀稍長的大人又怎會將那些美好的品質全然泯滅?
崔斯坦六歲那年,祂帶他進入示劍城——他親生父親統治的城鎮。
街道兩旁商販琳琅,全都推著自制的木車,叫賣自家生産的貨品,綠瑪瑙般的葡萄青翠欲滴,新鮮出爐的烤麵包冒著熱氣,自釀的美酒色澤金黃閃耀著琥珀般的光澤,沿街還有雜耍的攤位,有人訓練山羊頭頂圓球用後腿站立行走,有人訓練猴子表演空中連續拋接五球,還有一隻會報數的公雞,主人每用手指比出一個數,它就叫幾聲……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熱鬧非凡。
路旁的住宅門戶大敞,時不時出沒著女主人忙碌的身影,零星幾只家禽就散養在門口,著一條狗看著,風肉幹掛在門廊下,也不擔心會被人偷走。衣著襤褸的乞丐有時會在門口逗留,向屋裡的人討碗水喝,或者討一點麵包、碎肉,基本都會得到滿足。
隨處可見的聖所,門帳鮮亮,支撐起厚重帳幕的,是四根純金打造的立柱。門簾半掀著,可以看見裡面絡繹不絕的信徒,並排在最裡側的聖幕前倒身而拜。
崔斯坦是第一次看見這種奇怪的房子,他指著一間聖所向約書亞提問:“這是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