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官見農戶犁地雖然已經用上了鐵犁,但是用的是直犁,我說的這種叫曲轅犁,在原來的轅頭上安裝犁評,可以轉彎和調頭,使用更加方便,可以先用木製的,前面的犁鏟用舊的就行。”
李縣令抑制住激動之情,面無表情道:“鐵制犁器等我報給魏使君,木製的倒是可以一試。還有,你不是說還有灌溉利器嗎?”
“嗯,下官在書中看過,南方多水,灌溉多用筒車,我們可以試著改造一下,一種是木桶筒車,一種是……”林書閣仔細回憶以前見過的照片和實物,盡力描述。
“等等,我們先回去,我即刻召集工匠,你先把圖紙畫出來,慢慢想不著急。”李縣令差點蹦起來,竟然有兩種?
看來我們甘州又要揚名了。
他急忙讓縣衙官吏去召集本縣有名的工匠,自己和林書閣邊走邊聊怎麼建造農具。
等周度慢慢幹完活過來找人時,已經不見一絲人影了。
周度:“……”
還能不能做朋友了。
林書閣回去之後,在紙上畫出了曲轅犁和筒車的圖紙,他其實只能記個大概,接下來還是得靠工匠的發揮了。
幾個工匠接過圖紙仔細看了看,又互相看了看對方,卻集體沒說話。
“怎麼了?諸位能否造出來?”林書閣問道。
其中一個工匠面龐黝黑,他嚥了咽口水,“大人所畫圖紙可以一試,但是小人不能保證造出一樣的。”
林書閣笑道:“不礙事,你們盡管試試,只要能造出來,縣令大人重重有賞。”
李縣令坐在旁邊品茶,聞言差點噴出來。
林書閣,你又拿本官扯大旗。
工匠倒是沒注意到李縣令的表情,聞言臉上都帶著喜色,那名面龐黝黑的工匠謹慎道:“大人需要我等多長時間造出來?”
“越快越好。”
現在正是耕種的時節,冬小麥雖然已經種上了,但今年播種的時候也能用上。
還有其他農作物,百姓耕種時也可省下不少時間和力氣來縣城作坊打打工,也可補貼家用。
“小人知道了。”那名工匠回道。
林書閣觀察工匠們的神情動作,好像隱隱以這名工匠為首,不過他也沒在意,只要能把農具造出來就行。
等工匠都走了,李縣令才出聲,“你再畫一份圖紙,我叫人送去郡守府,此事須得知會魏使君一聲。”
這個時代一般是郡守府給各縣發放農具的,百姓想要農具還是跟官府買的,畢竟鐵的提煉技術是官方掌握,普通老百姓哪裡懂得這些。
“多謝大人。”林書閣真心道。
李縣令對他提出的各項建議一直是支援採納態度,明明各項建議都是可以用來牟利的手段,他卻任由他做主。
要不是頂頭上司是李縣令,換那些魚肉鄉裡,自私自利的縣官,他那些東西肯定不會拿出來。
“行了,知道你想做什麼,本縣沒什麼大本事,但起碼讀了多年聖賢書,為民造福還是知道的。”
“有大人是此地百姓之福。”林書閣笑道。
“少拍馬屁,趕緊去幹活。”
林縣令搖搖頭,哼,自己才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