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第二期拿下文物名義是“沃象”並非許靳哲。
蘇虞按捺不住好奇心,有條不紊地問:“話說你們‘沃象’二期拍賣會拿下的拍品一定會捐贈給國內的博物館嗎?”
倒不是蘇虞道德綁架,而是之前打探到“沃象”在拍賣會競拍的目的和“天科”一樣,最後都是會捐贈給國內的博物館。“沃象”從未在社會上公佈此訊息,不曉得他們後面會不會變卦。
蘇虞只不過是想,不管是“天科”也好,“沃象”也罷,盡一份微薄之力讓文物回家,她都會無條件支援。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達一百六十萬餘件,透過估算,流失在民間的文物數量高達館藏數量的十倍。1
雖然近些年來,有不少國家和私人收藏家主動歸還文物,但還是有大量的文物漂泊海外,至今沒有回歸故土。
中國文物記錄著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璀璨文化,那些流失在外的文物更是記錄了一段歷史的恥辱,顛沛流離至今無法在國土上長久仰望它們的真面目。
蘇虞想起在英國讀書的那幾年,每當想家時,都會抬頭看天上的飛機,哪一架是從英國啟航飛回國內,哪一架又是從國內遠赴萬裡來到英國。
還有的就是去大英博物館參觀中國展館。裡面有太多數不清的文物,它們大多沒有名字,只有一串冷冰冰的編號。
每次蘇虞看到長久擺放在異國他鄉的中國文物,既震驚又悲痛。震驚於文物之美,悲痛於文物之失。
明明這些文物都應該出現在原本屬於它們的故土,國人為了探究它們之美居然要遠赴萬裡在異國他鄉,才能欣賞到它們真容。
即使他們能拍下的文物不多,但至少可以少一個文物漂泊海外。
許靳哲手上的動作驟然停頓,抬眼瞧了瞧蘇虞,彷彿看透了她內心的想法。
為了讓她放寬心,許靳哲很認真的承諾:“嗯,一定會的。”
蘇虞放心地點頭,慢慢等他吃完東西。
許靳哲吃東西的模態極好,吃東西時不會狼吞虎嚥,每個動作都從容不迫井井有條,更不會吧唧嘴。
蘇虞覺得許靳哲大抵是真的餓了,見他吃了很多。
趁空閑之時,蘇虞問他:“你這次在悉尼待多長時間?”
許靳哲散漫不羈靠在椅子上,他眼神漆黑,帶著意味深長的目光瞥她:“你想讓我待多長時間。”
又把問題拋給她,蘇虞現學現賣:“你想待多久?”
許靳哲無奈笑了笑,閑閑回答:“等我找到想要的東西再走。”
蘇虞不明白他這番話的意思,無趣地“哦”了一聲,也沒有多問。
前幾次許靳哲來悉尼,也不全是單純來找她,不會佔用她的工作時間,都會詢問她的意見後才來,但蘇虞還是提醒一句:“三號那天我可能沒空,你來找我的話在那天只會撲空。”
許靳哲:“什麼事?”
蘇虞:“拍賣會。”
見許靳哲站了起來,她也跟著起身,走到他身邊,隨便問了句:“你該不會也要去吧?”
許靳哲意味不明笑了,欠欠說話:“現在有了這個打算。”
蘇虞詫異又很快泰然自若,她調侃許靳哲:“你個學人精。”
許靳哲慷慨承認:“嗯。”
蘇虞朝許靳哲勾了勾手,一副高高掛上的樣子:“那等著瞧。
“千萬別給我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