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是劉平蠻份內之事,他可不願賈雨村指手劃腳,搶了他的風頭。
彷彿是一夜春風,一夜之間京師之中朝野上下幾乎全部知道了賈環的事情。
而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對於朝堂中的文官和士子而言,震驚之餘,對於賈環的事件該怎麼處理,一如賈環所猜測的那樣,大部分士子認為不該與柯固講和,賈環的好,應從輕發落;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賈環該重判,比如楚文淵、馮紫英等一類人,羨慕嫉妒恨之類的心情交織,他們都很希望賈環被重判。
而至於皇親勳貴之類的,聽到這個訊息,震驚之餘,其實對該如何處置賈環他們的態度也有分歧的,忠悌王等與賈環有經濟往來的自然是希望對賈環的處罰越輕越好,這些人佔絕大多數;而水溶、劉平蠻自然是希望越重越好,不過這些人份量極少。
而他們的態度體現在朝堂上那就是爭論!
第二天一早,當景陽鐘響起,大臣入朝,天泰帝講環賈環劫船、西南事變,問策臣下的時候,對於西南之變,群臣倒是眾口一詞,那就是作好準備,靜觀其變。
而對於賈環眾臣卻是炸開了鍋,先是文子博出列,堅持昨天意見,只是具體處理意見具體了些,建議讓賈環去京畿地區開原縣當縣令。
然後梅知學、楊儒林等一大批大臣附議。
而緊接著關內侯、威武大將軍候遠出列,認為賈環確實有罪,不宜入翰林院,可調到西關縣當縣令。
景山公、明遠大將軍等一大批武將勳貴附議。
而緊接著張越出列,據理力爭,認為法不容情,賈環必須死罪。
張越學生、江浙鄉黨刑部待郎楊林、工部尚書林通之等附議。
意見並不統一,但卻讓天泰帝摸清了朝堂對如何處置賈環的上下限,同時天泰帝有些奇怪為什麼在處置賈環的問題上勳貴一派居然和文子博一派態度一致——所謂開原,西關,以及忠義王所提的清河縣,實際上是緊挨著京師的三個縣!
從地理位置這個角度講,這樣處置賈環就像沒收到處置!
這裡面好像有問題!林通之在張越的授意下慷慨之時,天泰帝驀然想到。
但微微一思索,想起戴權的彙報,天泰帝也就明白了,忠義王、關內候等人為賈環說話,是因為他們在賈環的什麼萬寶林裡存著銀子。
而對於萬寶林的作用,就是現代普通人也沒法全部弄清,何況是這個時代,這個君子恥言利,君主重農輕商的時代,而且現在的錢莊其實都是雛形,因此天泰帝對萬寶林作用的認識並不足,只是覺得他們他們想從賈環賈環身上搞銀子而已!
從這個角度出發,天泰帝又覺得賈環像個受氣包子,完全沒想到利之所至,人心所移!
因此等林通之慷慨陳詞完畢後,他隨意一揮手,示意林通之退下,然後向忠信王問道“皇兒有何意見?”
心裡己把忠信王立為皇儲,天泰帝很在意忠信王的意見,當然政事、人事難斷,這也是天泰帝故意培養他。
這時對該如何處置賈環,至此忠信王己經完全有譜了,因此他出列回道“啟稟父皇,孩兒認為賈環確實英才,可免其一死,其餘還請父皇聖裁。”
雖然有譜,但此時忠信王顧慮其它皇子,也顧慮天泰帝的猜忌,他還是不願意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