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是別人,本人說出來,隊長一旁點頭,這個工分就記上了。
工分的來源,除了出工,還有交積肥、交青草。
交積肥就是農戶把自家廁所裡的糞肥、豬圈裡的積肥出出來,晾乾,堆成方形或長方形的體積,由生產隊會計與記工員一同丈量,按糞堆的多少和質量計算工分。
勤快的人家,為了多掙工分,還會在空閒地上挖積肥坑,一層雜草一層土填進去,澆透水,讓雜草在裡面發酵。待漚爛了,散發出黴臭味兒以後,就出出來,叫會計與記工員丈量,交給隊上。
這個時期沒有化肥,這就是農作物生長的養分來源。
臘梅很“榮幸”地參與了這個工作,量半天糞肥,給她記四晌,合二分工,臘梅感到還很高興。
第三是交青草。就是拔了青草交到隊上的飼養棚去過秤,按斤數合工分。
這個時期每個生產隊都餵牛,每隊五、六頭。冬天牛一般吃乾草,比如穀草,玉米秸稈兒之類,春、夏、秋就吃鮮草。
為了滿足牲口的需要,生產隊把不滿十六歲又不上學的孩子、幹不了重體力活兒的輔助勞動力,都安排去拔草。
家長為了多掙工分,也會讓上學的孩子在星期天或者早上、下午放學後去地裡拔草,回來交到牲口棚,稱重記工分。
而實際上地裡的草並不多,生產隊為了多打糧食,莊稼地要鋤好幾遍,是絕對不允許裡面長草的。
人們拔草的地方多是葫蘆溝、田邊地頭兒,和偶爾有一塊沒鋤到的地塊,草長了起來。
每個生產隊都安排十幾個輔助勞動力,再加上學生,遍地是拔草大軍,一旦發現草地,就像發現了寶藏一樣,不拔的地淨草光,決不罷休!
生產隊按季節規定青草定分的標準:草少時,兩、三斤一分;草多時,十多斤甚至有時二十斤一分。夏天裡草最茂盛時,一大筐也掙不了三分工。
即便這樣,人們依然趨之若篤,因為這是唯一可以多掙工分的渠道!
臘梅人小,隊上是不派她出工的,掙工分的途徑除了當記工員、丈量糞肥以外,再就是拔草。
拔草臘梅不陌生,前世裡她從一開始實行工分,就跟著姐姐去拔草。學校放了假、星期天、下午放了學,都是她拔草的時間。草筐不知背壞幾個。
拔草比較自由,想上哪裡就上哪裡,什麼時候去都行。看似輕鬆,其實並不容易。
由於拔草的人多,村邊附近的草還沒等長起來,就被人拔走了,有時要出去好幾裡地,才能找到有草的地塊。
春天裡草少,尋找一上午,只能拔一筐頭多,秤上三、五斤,掙一分多工。
夏天裡草茂盛,比較好拔,但工分斤數也隨之長高。拔一大筐來,秤個三十斤、四十斤,也只能掙一分多二分工。
生產隊在這方面算得猴精,一個半勞動力或有殘疾的人,與整勞動力出同樣的工時用於拔草,累死累活,也掙不了整勞動力的工分。
喜歡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