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還在縣城裡開了個蔬菜門市部,門市經理和僱工,用的是現代王店村十一隊上的人,都是現實中人們的後代。
說白了,就是現代中的人們,在為他們父母的少年時代服務!
之所以開蔬菜門市,因為臘梅見現實中生產隊上種的胡蘿蔔比去年還多,她不想一個人在寒風中去賣。把現實中的胡蘿蔔放在自己在現代開的門市部裡,自己賣一些,還可以向外批發。
再把門市部的蔬菜倒到現實應十一隊的人們。而她卻按對外批發價給錢。
她覺得門市部裡的人都不是外人,自己有錢了,她要照顧現實與現代的兩代人。
臘梅還把租賃的現代王貴勇的老家裝修了一下,按上網線,配置了電視、電腦,作為自己的永久住所。
不這樣不行啊,建了這好幾個攤點兒,人們聯絡她總得有個固定地點吧!再一個原因是這裡是王店村,是她現實中生活的地方。兩下里穿越,只需走過一個堂屋,用不了一分鐘。
為了跟上現代時代的發展,臘梅學會了電腦,學會了在百度上查詢資料。人又愛學習,腦瓜兒很快與現代接軌。
這一來,臘梅的視野開闊了,知道了現代的人們怎樣賺錢、幹什麼能賺錢。她決心在現代中拼一把,用手中的錢,賺取更多的錢!
權衡利弊,她決定承包一千畝土地,用以種植大棚菜、糧食作物,供應現實中的王店村民、現代的蔬果門市。如果有剩餘,再批發給各個超市!
她人小,不能與人簽訂合同。但肥水不流外人田,她也不想僱別人。便動員王貴勇把在外打工的兒子王建營、兒媳田滿榮叫回來,當法人代表。
有在王店村建糧店的經歷,臘梅又是演藝界的小名人兒,掙錢容易,王貴勇自是高興,深信跟著臘梅一定能掙到錢。
又擔心兒子、兒媳只是給人打工,沒搞過企業管理,怕不勝任。
臘梅鼓勵說:“不用擔心,我再高薪僱個師傅,讓他帶徒弟。年輕人學的快,很快就會掌管起來!”
王貴勇想想也是:自己沒有錢,也沒有能力辦企業,孩子只好到外地打工。
如今小住房兒的有錢,頭腦也靈活,讓孩子在她的手下鍛鍊鍛鍊,一定比給人打工有出息!便把兒子、兒媳叫了回來。
王建營夫婦在外面看夠了老闆的臉色,為了掙錢只好忍氣吞聲地堅持,還經常被拖欠工資。
這一回來,一下從打工仔走上了法人,當起老闆來了,還能與父母兒子生活在一起,心裡自是高興。對比自己的兒子大不了幾歲的臘梅尊重有加。
年輕人有股創勁兒,加之臘梅又是縣裡的小名人兒,承包合同很快簽訂下來。王建營夫婦與臘梅僱來的師傅一起,籌劃起承包地的建設來。
喜歡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