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力氣大,有耐性,還真被他挖著不少。最多一個洞裡能挖出半簸箕雜糧。雖然大部分都發芽了,悶漲了,但畢竟是糧食。
洗乾淨,曬乾,到碾子上軋碎,拿到隊上蒸成窩頭,就能糊弄幾天“咕咕”叫的肚子。
社員們見他有收穫,也都紛紛效仿。田野裡被挖的一個大坑一個大坑的。
不是每個人都能挖到糧食,有的挖幾個洞,也挖不出一粒兒來,只好放棄,再繼續挖野菜、鏟榆樹皮。
王大肚也不是回回有收穫,當他把地裡的搬倉子洞挖的差不多了,再也挖不出糧食粒兒來以後,他想起了臘梅曬的碎饅頭乾兒。
自從打坯以後,王大肚再沒給臘梅要過幹饅頭乾兒。他覺得白頭髮老奶奶待承他不薄,臘梅曬點兒饅頭乾兒也不容易,自己不能無盡無休。
這一回餓的實在夠嗆,要是不要點兒,他感到很難挺過去。
“妮兒,爺爺的飯量大,一碗稀粥不夠塞牙縫兒的,這幾天也挖不到搬倉子窩了。你曬的饅頭乾兒還有吧?有的話,再救救大肚子爺爺。”
“有,善爺爺。”說著搬過席簍,給了他兩捧。
“你曬了多少饅頭乾兒?”王大肚望著席簍子問道:“打坯前我要的時候,也是這半簍子,現在還是這半簍子,你自己不吃?”
臘梅笑笑:“吃。可我一個小人兒,能吃多少呢?”
“你要吃不完,我能不能天天要點兒?泡在稀粥裡,多少能墊墊飢。”
“可以,每天打飯的時候,你就來拿點兒。東西有限,我也不好一下給你很多。”
“好唻,每天早晨打飯的時候,我就來要一回,兩捧就行,比兩個大窩頭不在一下。”
一句話提醒了臘梅:當初自己之所以曬饅頭乾兒,就是想到了以後捱餓的時候,用來給人們墊飢。
現在人們只有稀粥喝,任何人都吃不飽,到了把饅頭乾兒發出去的時候了。
但這是一個“小傻妮兒”當泥球曬起來的,又是人們吃剩扔掉的。現在在席簍子裡盛著,衛生條件自是談不上。
不知道人們有何感想,願不願吃。自己拿出去給人們發放,再引起人們的厭惡,豈不是好心做了驢肝肺。
但如果人們主動來要,就像王大肚這樣,說明願意吃,把這個當成了救命糧,引起重視來了。
怎樣才能讓人們知道自己發放饅頭乾兒呢?
讓王大肚做宣傳,引起人們的重視?
對!就這樣,因為只有王大肚一個人想到了饅頭乾兒,來要了也不是一回。
第二天王大肚再來要的時候,臘梅給他裝了滿滿兩衣兜。
喜歡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