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年節到了。
臘月二十三這天是小年,灶王爺上天的日子。這時各家已經沒了灶王爺神像,何況灶臺上也沒了鍋,大部分家庭也就沒了這個過程。
只有心細又有錢的人家,買來幾塊糖瓜,點燃了三炷香,願為了願為,算是送灶王爺上天了。
臘梅是重生的,深信神的存在,尤其信奉灶王神。
傳說,灶王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家中的灶火,保佑家人並觀察家人的善惡行徑。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
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用麥芽糖祭灶,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麥芽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家裡的壞話。
為此,臘梅特意從前世買來了兩斤麥芽糖,給了母親馬惠恩一斤,乾孃瞿希景一斤,讓她們供奉灶王爺然後送灶王爺上天。
瞿希景自是知道這是“白頭髮老奶奶”給的,心裡無比高興。但家裡沒有灶王爺神像,想想把祭灶儀式搞的隆重一些都不可能。
今年就這樣過去了,明年家裡說什麼也得有一張灶王爺神像。
四處一打聽,有賣的,卻很不理想。
原來,上面雖然破除迷信,不讓擺牌位貼神像供家堂,不過暗地裡還是有偷偷賣的,一毛錢一套,灶王、天地、家堂都有。
要是有家譜的,就買半套,五分錢,只有天地和灶王爺。是家庭作坊偷偷印刷的,一律用紅線條勾畫,很是粗糙,也就是有這麼一說罷了。
瞿希景心想:既然白頭髮老奶奶重視這個,說明灶王神很重要,說什麼也不能貼個四不像應付。
可買好的又沒處買去。想來想去,想到了白頭髮老奶奶。便對臘梅說:
“臘梅,背地裡賣的灶王神像一點兒也不像,你能不能給白頭髮老奶奶要張好的、像的,年三十貼上,也像那麼回事。”
臘梅自是應承,很快從前世買來了兩套,給了母親馬惠恩一套,乾孃瞿希景一套。灶王爺和灶王奶奶雍容華貴,呼之欲出,印刷質量比現實的強了不知多少倍。
瞿希景高興得沒法。
馬惠恩卻發了愁。
王張氏已經偷偷地買了一套,貼在了北屋的灶臺上面。東廂房裡雖然也有灶臺,是為了冬天燒炕取暖、平時蒸乾糧用的,往年不貼灶王爺。
自從吃食堂,這個大家庭也就算被打亂,分開過了。尤其後來按人頭分飯,也是打兩份兒,王長鎖打妻子和孩子的,王貴強幫著二姑王翠霞打爺爺、奶奶和王翠霞的。
後來王長柱從鍊鋼場回來以後,就完全接過了打飯的任務。
吃飯也分著,一家在北屋裡,一家在東廂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