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一手拉著王貴安,一手拉著另一個男孩子,站到了已經成為雛形的圓圈裡。鄭存梁則擁著王曉華梅,站在了王曉娟和王曉華梅中間。
王曉華梅很為自己剛才的想法臉紅,在心裡把自己吐槽了一番:胡思亂想什麼呢?這個時期的孩子純潔的就像一張白紙,根本不知“男女授受不親”,也未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互相搭肩鉤背到二、三年級。何況現在剛剛上學,他們的接觸,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筆者想:如果把他們的舉動拍攝下來,傳到現如今的網上,不知會引起多少人指責“少不正經!”“早戀!”
王曉華梅啊王曉華梅,你幾世為人,把思想搞複雜了,戴上有色眼鏡看起小孩子來了!
王曉華梅自責的工夫,人圈已經圍好了,基本是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有十大幾個,圍了一個很大的圓圈。
“你們誰帶著手絹?”鄭存梁說。
王曉娟:“我帶著哩。”
“我也帶著哩!”吳素巧說。
鄭存梁:“你們兩個人划拳,誰贏了誰丟手絹。”
王曉娟與吳素巧石頭、剪子、布了一番,結果王曉娟贏了,她第一個丟手絹。
把手絹丟給誰很隨意,完全由丟手絹的人選擇。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都有愛表現的心理兒,誰也願意當丟手絹的,成為這一輪兒的主角。所以,大多數都是丟給自己要好的小夥伴兒。
這一圈孩子當中,王曉娟、王秀棉和吳素巧,三個人互為好朋友。這樣一來,王曉娟把手絹丟給王秀棉,王秀棉丟給吳素巧,吳素巧又丟給王曉娟。好幾圈兒都是在她們三個之間替換。
男孩子沒有一個被放手絹的,不幹了。說:“合著光讓我們給你們仨當拉拉隊了!這樣不行,必須女的丟給男的,男的丟給女的,差花開。”
意見很快被採納。於是,持手絹的吳素巧把手絹丟在了鄭存梁背後,鄭存梁丟給了王曉華梅,王曉華梅丟給了另一個男孩兒,另一個男孩兒丟給了另一個女孩兒,另一個女孩兒丟給了再另一個男孩兒,再另一個男孩兒丟給了王曉華梅……
以後都是如此,每有四圈兒,必定有王曉華梅丟一次。讓王曉華梅感動的是,王貴安竟然也把手絹丟在了她的背後。
這一回女孩子不幹了,說男孩子們都向著傻子傻梅,傻梅一個人佔了女生這邊的一半兒。
男孩子們“嘿嘿”樂,理直氣壯地說:“一半兒也是大家丟給她的,誰也沒有丟給她第二次。”
王曉娟:“沒第二次也不行,你們準是吃了她給白頭髮老太太要的糖果,偏向著她!”
一個男孩兒說:“我們樂意。又只丟了一次,不像你們來回丟。”
“樂意也不行。”
於是,雙方吵了起來,最終結果是停止這個遊戲,再玩兒過家家。因為過家家分撥明確,搗不了鬼。
過家家男孩子們也都願意與王曉華梅一撥。王曉華梅身邊圍著好幾個小男孩兒。有的還拉住王曉華梅的手,表示“佔”下了。
王曉華梅一看,全都是那天中午給“白頭髮老奶奶”磕頭要糖果的小毛頭,不由心裡好笑:糖果的作用大無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