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梅低頭看了看自己的穿戴,不由心中暗笑:要是這樣出去,城裡的人們非當成遠古來的怪物不可!補丁摞補丁肥的能裝下兩個她的吊帶褲,比遠古的樹皮衣也強不了哪裡去。
怪不得前世的弟弟要給自己小衣裳,原來他是看到自己的衣服實在穿不出去了。
忙又回到堂屋,找了件連衣裙穿在身上。只可惜沒有內褲,只好仍然穿著身上這一件兒。
不過,從外面看,這身衣裳在這個時代還算交代過去,從心裡又把弟妹顧欣茹感激了一番。
找了個僻靜處閃出空間,問了問路上的一個老者,原來她所處的位置是舊縣城的老十字街,現在這條寬廣的大道叫站前街,東到火車站,西到西環路。擺地攤的都集中到了農貿市場,在建設路糧食局的南面。
“國稅局家屬院呢?在哪個位置?”
“南富強路國稅局東側,貨運路北,衝南的大鐵門。”
“在哪個方向?”
“東邊。”
“離著這裡多遠?”
“四里來路吧!”
王曉華梅吐一下小舌頭:原來自己走過了!
謝過老者,王曉華梅向果蔬批發零售市場走去。
建設路王曉華梅知道,就是縱貫老十字街的那條南北路。八0年她去世前就有了,糧食局就在建設路上,想必還是那個位置。
她計劃先把嫩玉米賣掉,回去時再去找小妹王曉葉,這樣還能少走一些道路。
農貿市場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中間搭著拱形頂子,裡面是一排排的水泥櫃檯,水果、蔬菜、農副產品都有。大概是中午的緣故,買的人並不多。
市場衝東衝南有兩個進出口。進出口的兩側及內側,是擺臨時地攤的位置,賣的多是農民們自己種的蔬菜瓜果。
王曉華梅把五十穗嫩玉米裝到從老家——奶奶王張氏的門洞裡順的柳條籃子裡,提了提,剛能提動。在附近找了個沒人看到的地方,閃身出了空間,歪歪斜斜地提著籃子來到南進出口。
“賣嫩玉米唻!無化肥無農藥的嫩玉米,一塊錢一穗,十塊錢十二穗,就這些,來晚了可就沒有了,快來買呀!”
王曉華梅一放下籃子,就大聲吆喝起來。
不吆喝不行啊,賣完了還要去找小妹妹王曉葉,還得趕回王店村,晚了晚飯沒得吃!
“嗬,這孩子還挺會做買賣!”
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太太說道:“小姑娘,你大人呢?怎麼就你一個人在這裡叫賣?”
“俺媽在別處賣哩,奶奶,你買幾穗嫩玉米吧!我這個比現代的好吃。你吃一次,保證你不再買別人的。”
“哦,比現代的好吃?那你這個是哪代的?古代的還是遠古時代的?”老太太很幽默地笑著說,看樣子是個有文化的主兒。
王曉華梅一驚,發現自己說漏嘴了,忙往回圓:“當然是現代的了。我是說,保證比上化肥的好吃。因為現在上化肥、打農藥的挺多,我就省略說成了現代了。奶奶,您買點兒吧,保證上不了當。”
“你怎麼知道沒上化肥沒打農藥?”老太太說著,蹲下翻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