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間量很大,南北足有六米,東西也少不了四米,東、西斷間牆上都開著兩個門,看來,東、西里間都有前、後兩個屋。僅這三間,就有四個臥室,比那世的利用率高多了。
堂屋裡擺著兩套沙發,每個沙發前面都有一個一米多的長條茶几。正北是一個長條几,條几前面是一張八仙桌,兩面各有一把龍頭雕刻木椅,棗木紅漆把堂屋襯托的富麗而古樸。
看來,弟弟的生活狀況不錯,最起碼衣食住無憂。
見條几上有一個檯曆,王曉華梅趕緊爬上龍頭木椅去看。雖然找到了一張二00五年的報紙,是不是今年的還不確定,她想知道這世究竟是何年,雖然意義不大,最起碼知道弟弟妹妹的確切年齡。
日曆上顯示是“2005年8月22,乙酉年(雞年)七月十八”
看來這邊是二00五年確定無疑了!
猛然想起王店村三、八大集,今天正好是七月十八,這麼說,今天是村裡的集日了。記住了日子,以後有可能的話,來趕個集也很不錯。
再就是七月十五上墳的日子已經過去,要想見妹妹王曉葉,必須去縣城了。
“小姑娘,上幾年級呀?”
大概王貴勇見她看的專注,走過來微笑著問道。
“三年級。”王曉華梅脆生生地答道。趕緊離開條几。
她今年九歲,前世現代的孩子七歲就上學,九歲的孩子正讀三年級。
“檯曆上的字兒你都認識?”王貴勇沒話搭拉話。
“嗯,有的不認識。”
“你是哪村的?”
我就是這村的,這裡是我的家,你就是我的親弟弟。王曉華梅心裡說道,卻把頭一低,沒再言語,淚花兒也在眼裡轉起來。
“你問什麼哩?看把孩子難為滴!”從屋裡出來的顧欣茹責怪道。
王貴勇:“給我說的好好的,一問她是哪村的,就不言聲兒了。”
“孩子不願說,就別問了。”顧欣茹說著,遞給了王曉華?梅一個小布包和一頂小太陽帽:“這是我女兒小時候的幾身小單衣裳,已經過時了,喜歡你就穿,不喜歡就扔。給你媽媽說是一個奶奶給的,就說用不著了,在家裡放著也是放著。
“這頂小太陽帽是我外甥的,來趕集又買了新的,這個就不要了。我見你沒戴帽子,也給了你吧。戴著遮遮陽光,還涼快。”
王曉華梅點點頭,擺擺手:“爺爺,奶奶,再見!”說完,抱著布包拿著帽子,“呱嗒”“呱嗒”跑了出去。
她怕再待下去,保不住又得放聲大哭!
一邊走一邊落淚一邊想:悲催呀!管自己的弟弟、弟妹叫“爺爺”“奶奶”!
在沒人處閃進空間通道。
首先戴了戴帽子,大小正好。弟妹真是善解人意,準是看著我的頭髮參差不齊,善心大發,把她外甥的帽子給了我。就憑弟妹這個態度,這世裡也得對弟弟好些。
又解開布包看了看,原來給的都是夏天穿的衣裳。有連衣裙、短裙、牛仔短褲、七分褲、跨帶兒褲和半袖襯衫。連衣裙和半袖襯衫上都有很好看的裝飾。
王曉華梅試了試,大小正合適,就像給自己量體定做的一樣。她還不知道前世現代興什麼款式,覺得哪一件也能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