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考成績釋出的訊息,第一時間傳到東宮。禇詠青見李絳芸順利透過朝考,進入翰林院時,稍微鬆了一口氣。
站在禇詠青的角度來看,現在朝中的勢力大致可以分為三股,反對派、中立派和東宮派。反對派是極端排斥女子成為帝王的,無論禇詠青做出什麼樣的努力,都無法影響反對派倒向東宮。
反對派的想法,更多來源於神州大地幾千年來的思維桎梏。這部分人不在少數,也是趙王的主要勢力。這一部分人,遠比東宮的人多的多。
那種根植於深處的對女子的不信任和對女子掌權的懼怕、憤怒,不是她一時間能夠扭轉的。
除非自己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利益。
然而禇詠青知道,目前的實力還遠遠做不到。與其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不如去拉攏中立派。
中立派的組成就複雜的多,一部分是忠誠於皇上。皇上如何決定,他們便如何行動。一部分則是明哲保身,不考慮站隊。還有一部分人,在暗中觀察皇姬和趙王的能力。
禇詠青能拉攏的,是第三種。如果能讓第一種人在不違背皇上命令的情況下稍微偏向東宮,那就更好了。
自路絳楓冊封為世子之後,中立派的大多數人進入了觀望狀態,給禇詠青創造了不少機會。禇詠青也在這三年展露了相應的實力,讓不少中立派有了動搖。
柳風輕就是抓住皇姬的發展勢頭,在御史臺內悄無聲音的影響著,讓大多數中立派的成員更加偏向於東宮。只要這三年內皇上不改主意,李絳芸就能順利進入御史臺。
目前六部之中,只有一個禮部以東宮派為主。能讓禮部如此堅定的站在東宮這邊,恭聖祖的遺訓是原因之一,即便他們之中對女子為帝,仍存有懷疑。
其中戶部以反對派為主,在姜承延的多年經營下,這部分反對派已經不再是為了反對皇姬而支援趙王。就連戶部的不少中立派,也更加傾向趙王。
吏部的反對派只佔據其中的四分之一,但中立派中因女子之故質疑皇姬實力的仍佔大多數。雖然周廣開這個吏部尚書倒戈東宮後,有部分中立派的態度開始傾向於東宮,但絕大多數中立派仍在觀望中,真正屬於東宮的人其實不多。
趙王那邊有想過將周廣開拉下馬,不過皇上沒有改換吏部尚書的意思。趙王那邊只好作罷,再做打算。
因封家的關係,兵部之中多多少少有著偏向東宮的人。但皇上本就忌憚封家的勢力,在兵部的職位安排上做了不少平衡,擔任要職的也是皇上所信任的人。
無論是趙王還是皇姬,想要滲透兵部都要掂量掂量自己那位還未年老的父親。
刑部和工部雖然態度上中立,但反對派佔大多數。
總體而言,東宮在六部的勢力是要弱於趙王。
皇上仍處於壯年,身體健康,現階段的禇詠青完全沒有必要著急擴張勢力。褚詠瑞手中沒有兵權,無法發動政變,留給禇詠青謀劃的時間還很長。只要穩住局勢,穩住皇姬的位置,一切都好說。
若是急於求成而去擴張勢力,很可能讓皇上以為東宮皇姬是在覬覦他的皇權。一旦讓皇上產生這樣的想法,從而打壓東宮,那禇詠青的努力可就白費了。
雖然禇詠青不急於一時,但有些長遠的事,也該考慮起來了。
禇詠青看著情報上寫著的“李絳芸”三字,揉捏起自己額角。
李絳芸收到朝考透過的訊息後,闔府上下又一次歡喜起來。之前高中進士時已經設宴過,這一回不準備再宴請賓客。不過小姐妹們的聚會,倒是可以辦上一辦。
按照老規矩,李絳芸將請帖送往公主府、淮滎侯府、吳家和司徒家,糾結了一會後,又寫了一封送去鍾家。
這些個姑娘家,只有司徒然和路絳楓有公務在身,只能選了她們兩休沐的日子將就她們的時間。
小聚那日,李絳芸安靜的在自己的小院子裡候著,手裡拿著繡繃,做著針線活。時不時抬頭,望向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