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絳薇尷尬一笑,又繼續說道:“新故事很短,耽誤不了多長時間。大致寫的差不多了,過來是想問哥哥科舉的事。”
“我聽母親說吳尚書家的姑娘和你交好,你該問她去。畢竟科舉是由禮部安排。”
“她可不知道我在寫小說。”
每一回瞧見吳時鷺,都要聽她抱怨幾句《海外迷蹤》的後續發售太晚。倘若讓她知道自己就是《海外迷蹤》的作者,豈不是要天天被她叨著?
一想到這,李絳薇不禁有些後怕。
“科舉之事,學子的流程我倒是知道。你寫小說要是涉及到別的,我不清楚。”
“哥哥快說,知道多少就說多少。我連紙都帶來了,只需哥哥借我筆墨記上。”
求了好一會,李絳盛才緩緩開口向李絳薇解說。
這科舉有兩條路,一條便是從秋闈鄉試考起,這另一條路便是成為太學的廕生。而一般提到科舉,更多是指代前一條路。
“最近聽父親說,皇姬有意取消廕生。”李絳盛輕聲道。
比起前一條需要層層選拔的路,後一條明顯就輕鬆的多。祖上有功績的人,只要過一場考試,就能得到官職。李嶽然能有官位,便是多虧了這恩蔭的制度。
取消廕生制度,那是動了大多數勳貴的利益!
“皇姬這時候提出來,豈不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李絳盛瞥了一眼李絳薇,露出質疑探尋的目光。
“你倒是反應快。”
“三哥哥......”李絳薇對上了李絳盛的眸子,說道:“我是寫故事的。”
“這和寫故事的有什麼關係?”
“會瞎想啊。”
李絳盛不欲與她爭辯,又繼續說道:“科舉需要學籍的事,你應該知道。”
“嗯。”
“自從新制頒發之後,科舉引入流動考號。若是鄉試過了,便會放榜。榜單上不寫名字,只寫當期考號。帶著自己的學籍和考號去先前的考場兌換下一場的考號,會試同樣如此。只有殿試放榜,榜單上才有姓名。別的......也沒什麼可說了。”
見李絳盛沒有繼續往下說的意思,李絳薇便笑著和他道謝。一想起試題的事,便關切的問道:“三哥哥,妹妹她......文章如何?”
“她比我想象的要優秀許多。”李絳盛自嘲一笑,道:“有幾篇文章,甚至比我要強得多,或許她天生就該走這條路。”
自從李絳盛回到京城,李絳薇並未聽下人提及哥哥去書院的事。哪怕是李絳空,她那個才十二歲的弟弟,都已經在伯府和書院中往返。
“哥哥不打算去書院嗎?還是說不願走科舉這條路?”
李絳盛敲了敲李絳薇的腦袋,道:“你先管好自己,我還等著你的後續故事。”
李絳薇笑著跟李絳盛告別,路上想到妹妹如今認真的模樣,不禁默默地為自己打氣。
再怎麼說也是雙生姐妹,不能給自己妹妹丟臉!
喜歡承微妙筆請大家收藏:()承微妙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