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周家都不發帖子,偏偏今年發了,大概是看在二叔的面上。原先作為地方官的二叔被調回京中上任吏部員外郎一職,也不知道二叔是得了什麼機緣。周大人作為吏部尚書,周家又與我們安遠伯府沒有世仇,發來請帖也在情理之中。”
瞧著李絳芸條理清晰的分析,李絳薇總有種異樣的違和感。她總是會時不時忘記自己的雙生妹妹不過才十四歲的年紀。讓她不禁聯想起自己十四歲時,究竟在做些什麼。
十四歲,是在學校學習的年紀。每天準時到教室,晚上完成老師們佈置的各項作業。什麼都會一些,什麼都不精通。除了學習的事,旁的也不用多想多考慮。
“周家的二公子要議親,二叔又住在伯府。不邀請母親和姐姐,於禮過不去。別的我不怕,就怕那些鶯鶯燕燕姐姐招架不住。”
“此話怎解?”
“那周家二公子雖是個病秧子,可也得了老天的垂憐生的一副好皮囊。京中多少姑娘對他芳心暗許,只怕那日會暗潮洶湧。”
光是聽著,李絳薇就有些頭皮發麻。
“怎麼?姐姐也覺得棘手了?”李絳芸忽然打趣道。
李絳薇笑著敲上李絳芸的腦門,“就算不覺得棘手,被你這麼一說也會緊張。”
“緊張點好,能防著點什麼不乾淨的手段。”
李絳薇感覺自己妹妹似乎話裡有話。
“姐姐莫怕,上次三日三的賞花會上結識一位姑娘。我瞧著性格是個討喜的,姐姐應該同她合得來。論理,周家的宴會應該也會將她家請上。”
“那姑娘叫什麼?”
李絳芸沒有多賣關子,笑著答道:“她叫時鷺,是禮部尚書吳大人的獨女。”
六部職能不同,明面上雖同屬一層,暗地裡卻也被人分了高低。吏部掌管職位升遷,影響仕途,遂被尊為六部之首。而禮部則排在六部之末。
即便禮部排在末位,巴結討好甚少。可尚書畢竟是尚書。
何況這吳家不僅出了一位尚書,吳家的老爺子還是如今的太子太傅,世代簪纓,清貴之家。
先太子逝世後,皇上遲遲不願按照禮制封二公主為皇姬。禮部不停上諫,以先皇聖訓相勸。皇上這才下旨,立二公主為儲。
皇上對皇姬的態度晦暗不明,有人說皇上本就不喜二公主,不過是礙於局勢才勉強下旨。將來其他皇子長成,這儲君之位遲早換人。得罪皇上的吳家,將來也得不到好結果。
吳時鷺,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
“我與小時是在三月三那場宴會上認識的。多虧她,姐姐出事時我才能趕上。這段時間我和她保持書信往來,之前給姐姐講的趣事有不少是聽她說的。”
李絳薇想起剛醒來時,妹妹跟自己講的府外的大小事。
“那還真是一個有趣的人。”
“是吧是吧!”
李絳薇靜靜的聽著李絳芸介紹她和吳時鷺相識的過程,許久沒見李絳芸笑的如此燦爛。看著李絳芸單純美好的笑容,李絳薇對吳時鷺的好奇是越來越重。
三日之後,便是吳家賞花宴。
周家角門前停了不少華貴軟轎,聚集京中不少有名望的人家。這等熱鬧場面,在是安遠伯府見不到的。這一趟安遠伯府來了四人,錢氏、封氏以及李絳薇、李絳盛。
來迎接的丫鬟們得知他們來自安遠伯府,直接領著他們去見鄭氏。
鄭氏是周大人的結髮妻子,一路從貧苦走到富貴,可謂是患難與共。李絳薇瞧她一副光彩照人和和睦的模樣,看著令人心生親近。
李絳薇規矩的行禮,單從禮節上挑不出一絲錯處來。行完禮,她就在一旁恬靜的笑著,靜靜的站在那當個乖巧的晚輩。
“安遠伯府有這般乖巧的孩子,是你們的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