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休息時間,赤木剛憲把腦海中遺留很久的問題拋了出來,他希望能從張衛平口中聽到答案。
“張老師,你說我們亞洲球隊為什麼不像nba的球隊那樣有各種各樣的戰術?
“你看,球場的球員都是很簡單的突破、傳球、跑位。有了機會就投,沒有機會就讓內線強打。雙方身體對抗確實很大,但是比賽的流暢性和觀賞性不夠高。”
赤木剛憲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張衛平想了一會才開口。
“赤木啊。首先你得考慮到場上的球隊是男子籃球國家隊,這跟nba聯盟的職業球隊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球員的目的是為國爭光,而聯盟球員的目的是為了銀子。”
“其次,身體決定打法。你看歐美的球隊,人家戰術就玩的很溜,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咱們球商不夠嗎?咱們中國人的智商不必任何人差!”
“說到底,咱們得用整體水平比較,單個拎出來沒可比性。人家歐美的球員普遍身體要寬一點、壯實一點,並且比咱們高、比咱壯人家速度還跟得上咱們。”
“你看韓國隊的球員,他們看著跟竹竿似的,中國隊球員還沒掛住防守人,人家就跟泥鰍一樣溜走了。你說這擋拆和無球掩護效果能好到哪去?”
張衛平的解釋固然有其道理,但是不可否認他本身存在這個時代的侷限性,赤木剛憲聽了聽開始在心中自行對比、衡量起來。
歐美球隊鋒衛切入或者突破內線造殺傷是很多的,但是亞洲球隊在內線完成進攻的還是以內線球員為主,這是雙方的區別之一。
另外,亞洲球隊對球員籃子的要求非常高,一對一拉開單打這個很少。
事實上來講,亞洲國家除了菲律賓有職業聯賽,其他國家還沒有職業聯賽。
拿這點因素來分析籃球戰術、打法的演變和進化,亞洲各國明顯沒有歐美國家進展迅速。
赤木剛憲思考著,對比著,分析著,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
“嘟!”
中國隊對陣韓國隊的下半場比賽正式開始。
可以想象,經過中場的休整,回覆精氣神的雙方球員一定會在第三節再次亮劍。
韓國隊球權,中國隊一上來就全場緊逼。
許載控球行進間交叉步過掉防守人過半場,中國隊無人補防,這是又把防守的重任交給了內線的隊友。
韓國隊的突分戰術再次打成,姜東熙接球投籃命中。
3330,韓國隊下半場的第一攻取得了開門紅。
回到防守端,韓國隊立刻變為221聯防,他們的高度雖然不夠,但是他們利用自己的靈敏性和默契性把防守大旺編織得收縮性很強。
馬健立刻從內線拉到高位策應,多次裡裡外外傳導球后中國隊外線出現機會,老將王非側翼三分接球就投。
張衛平篤定道:“有了!”
一劍西來,王非不愧是那個白衣飄飄的冷血殺手!
張衛平樂呵呵地進行解說:“韓國隊的聯防收縮性確實不錯,對持球人的包夾確實很快,但是擋不住這簡單的insideout,這就是優秀中鋒的牽制力!”
被王非這個老對手搶了一個三分,李忠熙自然不甘示弱,後者溜底線連續找掩護兜出來。
許載高位快速轉移球給到底角上提的隊友,後者拿球拔起來就投。
“咚!”
這球是砸進了籃筐裡,赤木剛憲在觀眾席上都聽到了聲音。
李忠熙打了一個anserba,張衛平樂得不輕,“這球有意思了,倆老對手剛上啦!”
攻守轉變。
韓國隊依然是聯防站位,單濤罰球線接球拱著身子往內線走,韓國球員沒有預料,他們的夾擊晚了一步。
“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