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裡裝著今天的三十文工錢。
這工錢可比去碼頭扛一整天麻袋輕鬆多了。
更何況他們今天就賣出去了四十八支蠟燭。
賣蠟燭的銀錢會在賣完一整盒後大家一起分錢。
今天賣了四十八支,按照五文一支,他們各得二百四十文....
柳雲貴和柳月忠從來不知道銅錢這麼好賺。
同時他倆也各有所想。
柳月忠想的是。
昨日他本來答應了媳婦,今天去她孃家幫著去砍柴的。
下午三叔來他家,說是二哥那邊讓他們去城裡鋪子裡幹活,一天開三十文工錢。
還不待老孃答話,媳婦就搶著答應了。
晚上媳婦就跟他說,這工錢得如數上交給媳婦,才是好男人。
柳月忠這會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他想到媳婦自從進了門,總想著貼補孃家。
而自己老爹走的早,老孃還年輕的時候就守了寡。
他還小的時候,有不少人上門說親,勸娘改嫁。
娘為了他們兩個孩子,硬是咬著牙全都拒絕了。
那些年,日子過得清苦,娘從未有過半句怨言,用她手裡的一針一線撐起了整個家。
想著想著,他又記起小時候自己生了場大病。
家裡沒錢抓藥,老孃愣是挨家挨戶地去求人借錢。
那卑微又急切的模樣,至今刻在他的腦海裡。
這次二叔家給自家送了糧食和油,還沒放熱乎就被媳婦拿了一多半送去了她孃家。
老孃啥話都沒說,只是無聲的走開。
為了家宅安寧,老孃這些年受了多少委屈,只有他這個當兒子的知道。
想到這些,柳月忠在心裡下了一個決定。
工錢交給媳婦,省得她在家鬧騰。
賣蠟燭分的錢可不能讓她知道,得拿回去給老孃。
雖然媳婦口口聲聲說老孃只有他一個兒子,老孃的還不就是他們的。
但他家的不代表是媳婦孃家的。
娘好不容易將他們兄妹倆拉扯成人,他賺的錢也應該孝敬娘多一些。
且柳月忠也知道。
二叔一家肯幫自己,是看在同根同源親人的份上。
也是看在老孃曾經教導過堂妹月紅的份上。
....
柳雲貴雖然也為今日的收穫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