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有人查證過,那被墨汁遮掩的地方,是一個“宋”字,是徽州宋氏的族徽,按理說劉炳正犯下了這麼錯,他該將醫書抄一遍,再將原件毀掉,但是宋家傳下來的醫學典籍,包括那些紙張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可以達到千年不腐,也不怕蟲咬。
劉炳正一是捨不得。
二是未曾把宋家放在眼裡。
對於劉炳正來說,徽州宋氏如今就是個藥商,跟他劉家門庭天差地別。
他完全不懼宋家人來找茬。
何況他已經將宋家的族徽塗抹掉,只要他不承認誰敢說是宋家的藏書?
當楊閣老得知錦衣衛從劉炳正的書房裡,抄出大量的醫書,還有前朝的典籍,頓時面如土色,瞪向劉炳正的眼裡直冒火。
“蠢貨!”
楊閣老只能咬牙罵出兩字。
他所有的一切,忍讓了半輩子,眼看就要有從龍之功,封侯拜相,結果讓一個愚蠢的東西給連累了,想到最初也是劉炳正為了救大兒子救到他頭上,他才會進宮去找馮提督。
想一想,他就想扇死當時的自己。
悔不當初!
真真是悔不當初!
現在只能指望明成帝可以顧念舊情,可以看在他女兒淑妃的面子上放過楊家。
換個人可能會到明成帝面前,拿著淑妃的情分來求情,楊閣老卻不會這樣做。
一直以為楊家是靠著淑妃的情分走到今日,但都是心照不宣之事,楊閣老本人,包括整個楊家都不會提起此事。
彷彿淑妃就是楊家的禁忌。
楊閣老若是在明成帝面前提了。
那麼,效果不但不會如他所想,反倒會讓楊家落敗得更快。
明成帝令舊情可以。
楊家人若是捅破了這一點,性質就變了,大概會被扣上揣度君意的名頭,自古以來帝王就算明知道那些臣子會揣測他的想法,卻不希望有把他看透的人存在。
一日之間。
楊令瑜留下認罪血書自盡。
劉炳正被捉,楊閣老入獄。
本來等著看袁家倒黴的人,看到這個反轉都是驚訝不已。
朝堂的風雲變幻,很多人越發謹慎小心。
各府上的人約束自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