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結果是明成帝關注了這個案子,讓順天府的府尹三天內查清。
過了須臾。
見沒有大臣站出來。
司禮太監正要說一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秦馳站了出來,行禮過後,語帶恭敬道:“陛下,微臣有事稟奏。”
“準!”
明成帝準奏。
秦馳取出一本奏摺,“微臣接任工部虞衡司,清查賬目和庫存之時發現,庫存的數目是對的,但質量上卻含糊不清。好比要送去軍隊的棉衣,賬上說有有七千八百餘件,微臣親自去檢視過後,確實是有這個數目,但新的棉衣僅有一千三百件,其餘的皆是以破舊的棉服充數,還有箭羽、農具等,新造的僅佔兩成左右……”
秦馳吐字清晰的嗓音在大殿上回蕩,讓工部兩位侍郎面色大變。
兩個暗中相視一眼。
只能暗自咬牙切齒。
不是說要後日才清點完嗎?他們安排了後手還沒用上,現在秦馳提前捅出來,他們的計劃還能繼續嗎?
要怪只能怪遞訊息給他們的人,說什麼還要兩天才清點完?
這是捅大婁子了!
六部中這種現象很普遍,是官員之間預設的操作。
其他的官員不知道嗎?
知道的!
大家裝聾作啞罷了,因為有一部分的賬目永遠都是存在賬裡,舉個例子說,某軍營需要兩千新的棉服,工部會說只能撥下一千,其它的要留著應急備用。
名目就是應急的,不能輕易用。
其實就是用不了。
這筆壞賬非一朝一夕形成,每個接手的人都預設。
大家以為秦馳也會認下。
誰知他是個愣頭青,剛上任就捅到明成帝面前。
明成帝接過奏摺,從頭看到尾,面色冷肅得可怕。
大殿裡安靜至極。
一個個臣子裝鵪鶉,只希望明成帝可能忽視自己的存在。
在別人以為明成帝首先會向工部左右侍郎發難,出人預料的,明成帝首先質問都察院的左右都禦史,“左書章,俞嶽泉,你們來說一說,朕記得調查工部貪汙案,都察院那邊曾派人去清查過賬目,因何當時會發現不了問題?”
這麼嚴重的問題……
讓二人怎麼回答?
說這是一直遺留的壞賬,還是說他們沒有查出?不管怎麼樣回答皆是欺君之罪!
兩人驚得伏跪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