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裡的男人們閑聊起來,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圍繞著科考的事,說到秦馳又聊到秦明松當年考試的情況,再暢想到以後,讓二郎幾個也考個秀才當當。
秀才沒有,好歹考個童話。
嚇得二郎和三郎三兩口將米飯扒幹淨,放下碗筷就跑了!
生怕晚點兒,自家老爹非要讓他倆去考功名就慘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倆著實不愛讀書,還不如跟大哥學制墨有趣。
還有一個便是李氏。
將碗筷放下,人就出了堂屋回房。
一提到科舉。
李氏連食慾都沒了。
以前李氏不想秦馳入朝為官,是擔心秦馳的身份暴露,要迎接來自各方的明槍暗箭、狂風驟雨。
這一切歸結於李氏的害怕,自己的兒子生來病弱,好不容易養大了,怎麼玩得過朝堂那些老狐貍?
但是,宋錦又點醒過她了。
秦馳打小就聰明,深得先生的喜愛,在書院的成績也一直拔尖。然而,身邊的同窗紛紛考中了秀才,僅他還是一介白身。
長此下去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旁人會不會質疑他過去的成績?
會不會以為是傷仲永?
或是說果然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等等傷人之言。
李氏以前從未考慮過這些問題。
最後只能預設兒子參加科舉,得到功名之後,再讓他回來當個教書先生,做一個平安富貴的閑人。
這是李氏對兒子最大的期盼。
但聽到兒子要去考府試,李氏還是有種心驚肉跳之感。
宋錦看著李氏離去,也放下了碗。
秦家人都以為秦馳去了書院,唯獨宋錦知道秦馳並不在書院,也沒有回縣城的家。
宋錦起身要回房的時候。
恰好撞見宋繡興奮又有點癲狂的神態,一見宋錦看過她,立馬咧嘴一笑。
更醜更嚇人了!
宋錦微微皺眉。
不會是真瘋了吧?
至於嗎?就因為秦馳生死未明?
接下來一連三日,秦馳都沒有訊息傳回,甚至可以說是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