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自從來讓來到京城進入歌舞團,或者說重生以來他身上都是自帶著不服這個電視的優越感更是添了幾分傲氣的。
在戈舞團裡,那些成名的實力演員國民級歌唱家,除了像王團長這列大前輩殿堂級藝術家。其他的也都是不卑不亢的平等結交,並沒有巴結的對方的意思。都是禮貌招呼。
本想著作為有這個領先這個時代的想法,帶著後世30年的積累,頭頂主角光環,身懷出挑的樣貌。
本著不往不利的衝勢殺向於驚鴻,接過直接被遏制了。
是於驚鴻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是她有著不屬於這個年紀的自制力。
不過葉昂心裡也不再那麼波濤洶湧,這個想法一閃而過。表面也不顯露,省的讓人認為葉昂別有用心。
定了一個堅持的一年的約定,不就明年麼。過了九零到九一不就是一年了。
相較於名聲的起步,資金的問題還是有點慢了。
還是要努力啊,要把努力變成習慣啊。
送於驚鴻回了北影葉昂也沒做逗留直接回了歌舞團。
除了每週的兩次劇場登臺,其他的時間就是學習各式各樣的表演練習和民族舞蹈風格。
進了歌舞團光是唱歌是不行的,還要學舞蹈。沒有舞蹈功底的葉昂可謂是吃足了苦頭。
剛開始的韌帶拉伸,劈叉要了老命,拉伸鍛鍊結束腿都直不起來,走路顫巍巍的像極了縱慾過度的那個啥。
十月,葉昂接到王團長通知。
“葉昂我代表東方歌舞團正式通知你,推送你參加第四屆“青年歌手大獎賽”。
”十一月直接參加專業通俗唱法半決賽。你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中間準備三首歌參賽。”
葉昂聽了練舞的痛苦也頓時大減:“王老師,我們團就我一個麼?”
“你還要幾個,這個名額還是我費了大力氣給你拿下的。你可要努力拿名次啊。”
“王老師放心我一點爭取金獎,最差保三爭一。”
“嗯,有信心就好,你也千萬別大意,對手實力也不弱。”
“嗯,我知道王老師,謝謝王老師推薦。”
“你也是歌舞團的人,有機會肯定會推的,換了別人還是一樣。”
青年歌手大獎賽,通常都稱為“青歌賽”,一九八四年開始舉辦,每兩年一屆。
第一屆時,比賽不分唱法,選手分為業餘組和專業組。賽場沒有麥克風,參賽者只能憑藉自己的嗓音來表現音樂。
評委由音樂界和電視界專業人士組成,同時給不同唱法的選手打分。參賽選手大多由各地市電視臺和藝術院校推薦而來,
賽況在錄影後播出。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大賽已有選手演唱通俗歌曲,港臺影視明星陳玉蓮獲得了此次比賽業餘組特別獎。
第二屆時,開始區分各類唱法,設立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並現場直播。
通俗唱法的確認,使當時蟄伏多年的內地流行音樂終於從“半地下”的狀態正式浮出水面,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極大地激發出中國歌壇的創新活力。
獲獎的有比較出名的):古辛葉昂師兄),華夏第一夫人,嚴為文,韋偉,毛小敏。
第三屆青歌賽最明顯的特徵是“西北風”勁吹樂壇,《我熱戀的故鄉》、《黃土高坡》等參賽歌曲在比賽後迅速傳唱開來。
獲獎歌手出名)杭天琪、付笛聲、屠紅鋼。
第四屆比較第三屆多融入了現在的音樂元素,有點貼近迪斯科,也有點偏向爵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