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與馮藺等大將,正就邵華陽的起義軍進行的路線做商討,幾位將領各抒己見,他們明白在這裡下的指令將決定晉國未來的大統,是以,爭論異常激烈。
邵華池在聽完後,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提議。
徐清望著欲孤注一擲的邵華池,道:“您是說,要把兵大部分留在城內,只派兩成去守住城門?”
作為衛城大將的馮藺第一個就提出了反對意見,甚至語帶斥責,其他將領也有譴責之意。介於邵華池是上過戰場,並擁有大敗過敵軍的戰績,自然也不是那種什麼都不懂只會亂點江山的皇子,所以沒有把他趕出這次的商議,但卻紛紛對他產生了“此子太荒謬”的想法,皆因這個想法太冒險了。
其實這個設想還是邵華池在傅辰睡前,想到傅辰說的:不要動邵安麟,先保住京城再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傅辰當時刻意強調了一個“保”字,當時邵華池就察覺到了傅辰話中的另一層含義,他是在懷疑,這次攻城有詐,那麼具體詐在哪裡?
仔細想一想,所有人都不知道邵安麟有問題,在其他人眼裡那就是被委以重任的新帝,但邵華池是知道真相的,老三是戟國那邊的傀儡,既然已經有了晉成帝的詔書,而且相信老三早就知道自己是大統繼承人了,為什麼還需要老二來“造反”,還弄得聲勢浩大,這其中有多少用意在裡面?
邵華池心中有一系列的猜測,但猜測僅僅是猜測。
這時候哪怕說了老三有問題,他得到的結果也會和之前對父皇說了後的結果一樣,認為這是他在構陷未來新帝,居心叵測。
他必須從其他切入口來說服這群頑固的將領們。
他現在做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只留兩成在城外,將大部分兵力留在京城內部,這在大部分人眼中的確是瘋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但邵華池比任何人都清醒,即便外城攻破了,但只要內城,也就是他們所在的皇宮不被攻破,他們就有談判和反擊的資本。
而且,他想知道,如果自己不按牌理出牌,那麼對方的計謀還是否能順利進行下去。
因為按照對方原本的計謀,京城內將有超過八萬的敵人。
現在沒了這八萬,對方是不知道的,這其實就是漏洞。
阻擋了這些內應的京城,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漏洞?
“是的,我希望留大部分兵留在城內。”邵華池頓了頓,他必須在短時間內設法說服至少半成以上的將領,其中徐清雖然也不贊同邵華池的做法,但到底兩人現在是一個陣營的,而且他知道瑞王絕不是個意氣用事的人。
晉國的大將,通常性子都不怎麼好,聽邵華池口出狂言,自是不服,甚至有的都想脫口飈葷話了。
徐清一個手勢,場面才算是勉強被壓制下來。
這時候他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傅辰一直如此盡心籠絡這位老將,也是有深層用意的,徐清雖然退居幕後多年,但威望在,人脈在,現在有了虎符和帝王任命,又加上了一個權利,可以說至少在目前為止,邵華池一個王爺的威信還遠遠抵不過他一個握有實權的將軍在武將中的話語權。
徐清控制住場面後,向邵華池問道,“請您給我們一個信服的理由。”
他不能在大場面上過於偏頗,但卻會讓瑞王有展現自己的機會,一是的確形勢緊迫,二也是需要守城的辦法,三是他在為瑞王鋪路。
在場的武將大多不參與任何皇子黨,以純臣居多,若是邵華池能表現一二,對未來的好處就不可估量了。
邵華池自然明白徐清的三層用意,這情他承了。
“敢問諸位,現京城駐軍幾何?”
“御林軍,守城將領外加衛城士兵,共計五萬六千。”作為御鈴軍統領的鄂洪峰迴道,雖然不知道邵華池有什麼用意,但還是據實回答。
這樣的守備力量,其實已經超過以往的幾個朝代了。
“五萬六千餘。”邵華池點了點頭,繼續道,“那麼諸位應該還記得,就在不久之前,我們找出了約七萬的敵人,而我們估計一共有八萬人,也就是還有將近一萬的人口還在城內。這件事稍後再提,當時這群人花了多年混入了京城內,大家應該還記得他們的口供吧。”
這件事,邵華池在抵擋了第一次襲擊後,就讓徐清請了這些京中大人物前來,以期能眾志成城。
也幸而這裡大多將領都是以前太.祖皇帝留下的,或是那些忠臣的後人,還有些忠君愛國的思想在,不然邵華池連這口舌都不願意浪費,還不如直接來個殺戮上位,他並不在乎揹負惡名,但他不在乎,傅辰在乎。
眾人頷首,這個嚴重的問題他們都是知道的,在內心也是欽佩的。
可以說邵華池救了京城的淪陷,戳穿了敵方多年的陰謀,算是功勞最大之人。
“現在對方並不知道我們已經擒獲了這群人,應該說他們還來不及得到這個訊息,既然不知道,那我們可以利用這群人進行反攻。”
這才是邵華池的目的,他直接秘密處決了少部分頑固不化的戟國保皇份子,剩下的及萬人口被邵華池撬動了神經,為邵華池給出的條件心動了,俘虜是什麼待遇他們都深有忌憚,而邵華池卻給了他們將功補過的機會,暫時安置在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