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在信中請詢朱業,說:我等皆是反對惡漢的義軍,既已聯合,為何遲遲不北上對漢用軍......
同時也闡述了一些明軍北上的好處,又談起了虞虢兩國的故事,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最後十分懇切的希望朱業儘快做下決定,早日揮軍北上。
眾人看完了信件,也皺起眉頭思索了起來,片刻後,朱自說道:“主公,我認為張角所言有理,北方本就是多馬多人之地,現在有黃巾在北,可遏制大漢傾漢之力南下,我等若是對身處在危機之中的張角不聞不問......”
“等到漢軍處理了黃巾,穩定了北方以後,全面南下攻明......”
“那時,我軍怕是不好阻擋。”
朱自分析完畢,眾人皆是贊同,只是陳栩卻道:“馬匹的問題倒不是首要的,近日,隨著我軍佈局沿海,我科技研究司的尋物部活動範圍也變得更廣了。”
“前段時間,尋物部戰士在會稽所屬越地發現了主公給予的材料圖紙上記錄的橡膠樹一物,採摘回來,按照方法制作,得到了橡膠。”
“科技研究司的工匠按照圖紙製成形狀,精心打造之下,已經成功的製造出了腳踏車,此車僅需士兵雙腿騎乘便可日行百里。”
說完,陳栩頓了頓,繼續道:“所以馬匹多少並不算太過重要,唯一擔憂的還是中原和北方的大量人口。”
“人數上,我明地雖然因為新政吸引了大量災民,但終歸還是不及漢民的十一,若是漢庭真的傾全漢之力南下,我等確實沒有好的應對方法。”
“因此,我贊同朱自北上進攻的想法。”
又有一人道:“管他黃巾作甚,前番時常對我境內用兵,本就是心懷鬼胎之人,與其救他們,不如就讓他們和漢軍打個天翻地覆。”
“另外,長江往北地區人數雖多,可主公早已洞悉一切,繼續往南的地方當前已經全部歸明,若是漢庭真的全面北下,我等往南迂迴,慢慢蠶食便可。”
此人叫做何傑,是明軍新成立的十師師長,廬江人,唯一的一個兄弟在吳皮手下任職,死在了六安,對黃巾恨不得生食其肉。
“我不贊同!”
朱自卻反駁道:“是可以往南,可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現在有機會北上不去,漢軍真要全面南下,我們經營了那麼久的地方莫不成就這麼直接拋棄了不成?”
“這......”
那人無言。
目前明所屬地區任何方面都遠超漢境城池,生活富足,百姓安居,真要放棄這些地盤,往南進山,與漢軍打縱橫迂迴,還真的沒有幾個人願意。
“行了。”
朱自叫停了爭論,說道:“我等輔佐主公,當行建議,具體怎樣行軍部署,因聽從主公的意見,然後再行補足,一直爭吵個不休算什麼意思?”
“爾等皆非凡人,豈不知兵貴神速?”
“我們一直在這裡協商,真要錯了時機,到時可就陷入了被動。”
眾人停下議論,把目光投向了朱業。
朱業沉思到:“大家說的都有道理,若去救黃巾,相信底下的戰士們也會有情緒,可不救的話,等漢庭掃平了黃巾,我們接下來所面對的將會是一場場血與淚的惡戰。”
“我左思右想之下,終於想出了一個注意,說與諸位聽聽,大家商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