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朱業吐了口氣,左思右想仍不清楚,沉默了一會,道:“二叔,你怎麼看的?”
朱業的突然發問讓朱自搞不清楚狀況,不解道:“主公?”
“六安和江夏。”
朱業點了這兩個地方,跟著又道:“朱勝來信說,息縣外聚集了十餘萬黃巾,由波才所統。”
“吳皮又說,六安過來幾萬黃巾,同樣是波才所統。”
“雙方都有交戰,可豫州黃巾的渠帥只有一個波才。”
“那麼多士兵的行動早晚會有結果,吳皮和朱勝又不可能撒謊,那這波才莫不是會分身不成?”
“這......”
朱自聽完,也沉默了。
傳信兵以為朱業不信,連忙解釋:“主公,我所言句句屬實......”
“無事。”
朱業擺了擺手,回答道:“我並不是說你的訊息是假的。”
傳信兵這才鬆了口氣。
“我知道了!”
就在這時,朱自眼神一亮,大喊了一聲。
朱業聞聲望去,緊跟著也是一滯,驚訝的看著朱自。
“嗯!”
兩人互相點了點頭,異口同聲道:“聲東擊西?!”
朱自接道:“估計就是這樣了。”
“主公且看。”
然後朱自來到地圖前,指著上面的標記分析道:“豫州黃巾營地與息縣和六安的距離相差無幾,若波才大軍出動,必然瞞不過我放偵察騎兵,要向同時攻打六安和息縣,必然是偷藏了一軍,等我軍偵察騎兵被某一支軍隊吸引走後,在偷偷出動。”
“再則......”
說著,朱自的手指一劃,點了點息縣的位置,繼續道:“波才於息縣外駐守兵力近十餘萬,從江夏的戰報可知,雙方僅僅只是一次接觸,然後就開啟了對峙模式。”
“仔細想想,十餘萬士卒所消耗的糧草不是少數,波才不抓緊時間進攻,反而紮起了營來,這背後必定另有用意。”
“什麼東西可以比得過十餘萬大軍需要消耗的糧食呢?”
朱自先是給了一個問題,然後自顧自的答道:“那就是六安!”
“若波才攻下六安,就等於在江夏與廬江之間扎住了腳跟,江夏地界上有黃巾十餘萬,朱勝和楊景是萬不可能棄城野戰的。”
接著,朱自又點了點廬江,擔憂道:“可在廬江,我們只剩下混二師的兩個團啊。”
“呼!”
朱業聽完,眼神裡也是佈滿了擔憂,可思索了許久,仍舊是搞不明白波才此舉到底是何用意。
不過,朱業卻是否定了朱自的想法。
“不對。”
“波才必不可能攻打廬江。”
“哦?”
朱自皺著眉頭,有些不解:“廬江守軍不足,波才拿下六安以後,江夏的二師和三師都無法出擊,他為何不會進攻廬江。”
朱業解釋道:“廬江駐軍的事情波才可不知道,就算他知道了,拋開了江夏的黃巾,能被吳皮的兩個團攔住的波才,手上又能有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