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公瑾......”
孫佑看著兩人一副心有決策的模樣,張了張嘴,滿是疑惑的問道:“您們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呃......”
周瑜眨了眨眼,看向了朱業,道:“主公奇思,瑜不過是在主公的提點下有了一個方向,具體行事尚需時間整理,還是勞煩主公為我等解惑吧?”
“主公?”
孫佑茫然的看了過來。
“行。”
朱業一掃衣袖,也不拒絕,直接道:“那我就簡單的說一下我的計劃,具體行事則由你們擬定九江地方的情況,再查缺補漏。”
跟著,朱業就把他的想法給說了出來。
新政實施下,九江人口得到了劇增,士族的力量被大幅度消弱,增加的人口原來多是士族家中奴隸。
奴隸是奴籍,地位低下,士族對其多是隨意打罵鞭策,但凡有些血氣的奴隸往往沒有什麼好的下場。
因此,這兩者之間天生就屬於一種對立的狀態。
以前沒出事,不過是因為歷史流傳,奴隸們長久以往都是這種待遇,大家都一樣,也就只能忍著,然後苦中作樂。
現在新政一開,奴籍被廢除,原來的下等人和士族處於了一個同樣的地位,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就有了矛盾的爆發因素。
還有就是百姓,普通百姓的我生活水平不高,每日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為了明日的口糧辛苦奮鬥著,看不見改變的希望,長此以往,也就任命了。
但現在不同,九江的學堂給了這些人學習的機會,而且學堂教育也夾帶著私貨,愛明主義那是十句話裡帶上了五句。
這些剛入學的孩子每每歸家,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多少也會將這些思想傳遞給父輩,一直習慣性將自己拜訪在下等人的父輩聽的多了,腦子裡當然也就會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士族似乎也就那樣?
而且普通百姓的家庭條件不好,儘管郡府常有補助,但補助這東西又不是方方面面的,在學堂學習的這些人的生活條件怎麼也不可能比得上那些士族的孩子。
若是將對士族的嚴查打擊政策一改,透過某些手段半強制的要求士族夫子進入學堂教學,那麼以士族的心態習慣,要不了多久,夫子與學子之間絕對會爆發矛盾。
夫子不公,學子當然不敢反抗,但學子卻可以歸家之後,說與自家父母聽。
父母一開始或許不會在意,畢竟夫子嚴苛要求學子是種習慣,但九江學堂卻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將這些夫子以不合格之類的理由驅逐。
那這個人就變成了一個沒有被官方認可的老師,這時候父母知道自家孩子被這樣一個人欺負打罵了,就算不反抗,鄰里間的碎嘴多少還是避免不了的。
這樣一來,普通百姓與士族之間的矛盾糾紛也就被挑了出來。
脫離奴籍的百姓,原來的百姓。
這兩種都與士族有了糾紛。
不可能每個百姓都是好人,百姓中也是有壞人的,巡查司可以以這個壞人為提點,做一個套,讓其與士族發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