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方互為犄角,相互扶持,這也是他們這些日子裡可以扛下廬江前軍進攻的原因。
“呼!”
丁宣哈出一口寒氣,看著忙忙碌碌來來往往計程車兵,眼神有些嚴肅。
“怎麼了?看你像是有心事?”
一個聲音從丁宣的耳邊傳來,丁宣回頭一看,正是於閭。
“團長。”
丁宣跟著就要行禮,於閭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制止道:“給我說說吧?怎麼一臉唉聲嘆氣的。”
“團長,我沒有。”
丁宣連忙說道。
“沒有就好,前往不要在戰士們的面前露出這幅表情出來。”於閭很嚴肅的叮囑了一聲,然後開了個玩笑說道:“其實我也擔心,不知道咱們能不能扛下去。”
跟著,於閭有些傷感的看了看地面上的血跡:“這已經是廬江前軍第四次進攻了吧?”
“對!”
丁宣沉重的點了點頭。
“唉......”
於閭嘆了口氣,似乎是在解釋:“其實咱們一一一團還好,難受的應該是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團那邊。”
“啊?”
丁宣不解,他們一一一團在第一線,怎麼其他團還......
索性,於閭很快就給他解了惑:“從你打下廬江先鋒部隊,得知了敵軍的行動路線過後,師長就改變了路線,責令三、四、五團往東行向石臺進軍,他們要對抗的可是丹陽兵啊!”
丹陽兵......
聽到這裡,丁宣頓時就是一滯,表情也變得嚴重了起來。
人的名樹的影。
丹陽兵的名頭可是不差,前漢時期的名將李陵所率領的五千死士就是丹陽兵。
在李陵進襲匈奴時,可是靠著這五千人抗擊匈奴八萬精騎,並且在援兵不至的情況下竭力死戰,最後只剩四百人撤回關內。
雖然最後主帥李陵被迫投降,副帥韓延年戰死。
但以匈奴驍騎之勇,五千丹陽兵竟然能令單于喪膽,幾乎要撤退,最後還是探知李陵無援,然後賣通李陵的下屬,這才敢發動進攻,丹陽兵善戰可見一斑。
三、四、五團任何一個團的戰鬥力都不如他們一團,武器配置也不如他們,現在要以六千來人抗擊二萬多丹陽兵,並且這六千人中還有很多並不是主戰的戰士!
相比之下,他們一團這裡雖然只有二千來人,但對面的廬江軍隊卻是......
並且他們一團後面可是還有二團作為替換部隊存在。
想到這裡,丁宣突然覺得,自己這一方的壓力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畢竟廬江前軍已經發動了四次進攻。
可結果嘛......
至少駐紮在劉家村內的一營和四營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既然駐守的部隊都沒多大的損失,那可以隨時移動的、且從兩面側擊的二營和三營就更不用多說了。
喜歡我在漢末舉明旗請大家收藏:()我在漢末舉明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