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修不依,仍舊堅持著強行把禮施完,等禮畢之後,開口頌道:“程大人造蠍弩一器,能餘一裡之地單人操發蹶張,中其腰膂,箭深入約六寸,此等精湛技藝,區區大人一詞又有什麼當不得?”
時修行禮,程栩避禮,兩人磨蹭了好一陣子,朱業看不下去了,故意一拍腦門,連忙打岔道:“你看看我,我都忘了給你們介紹了。”
“來來來!”
朱業一手抓著一隻手,分別介紹道:“這是程栩,擅長造船,目前負責我們所有的工械製造。”
“這是時修,曾是歷陵縣令,在位期間,歷陵縣百姓和睦,官員廉潔......”
末了,朱業鬆開手,反過來給兩人行了一個禮:“二位都是有才之人,我朱業能得二位相助,真是大大的幸事,要行禮也是我該給二位行禮。”
朱業的動作來的太快,等這禮行完,二人這才回過神來,趕緊還禮,異口同聲的說道:“主公此話真是讓我等折煞......”
說著,兩人口中一頓,稍緩了一會,又一次異口同聲道:“主公不可對......”
跟著,兩人停了下來,雙雙對視一眼,皆是有些尷尬。
“哈哈!”
朱業的一聲輕笑打破了現場微妙的氣氛,聳了聳肩,一攤手:“二位都是有才識有能力的人,過於的推崇倒是顯得有些隔閡了,這個樣子還是要親密一點嘛。”
“這......”
兩人相視一眼,也覺得有些喜感,不過兩人之間一開始那點拘束也隨著這一眼徹底的消失了。
當下一拱手,齊聲應道:“主公說的是。”
見一個小小的語言玩笑就拉近了雙方的關係,朱業也很滿意,接著就問起了正事:“程栩,你此次帶了多少架蠍弩?又有多少支弩箭?”
“回主公。”
程栩說道:“此次前來艾縣,共帶來了八架蠍弩,四百餘支弩箭。”
“六架。”
朱業點了點頭,又問:“那艾縣呢?留了多少?”
“艾縣留了四架。”
程栩回答了一下數量,然後解釋道:“不過以現在艾縣工匠們的製造速度來算,一天可以打造出十二架蠍弩,總計六百餘支弩箭。”
末了,程栩又補充道:“不過這是剛開始製造,工匠們剛學會罷了,等工匠們熟悉,並且可以分門別類拆解下來以後,再按照主公所說的“流水線”方式進行打造,那速度將會大大的提高,日造百架不成問題。”
流水線的意思就是一人制作一個部件,最後在統一組裝。
其中的難度在於如何製造相同比例的分件,這需要用到一樣的尺度。
這一點對於這個時期來說並不難,早在新朝的時候,王莽就發明了遊標卡尺,東漢王朝那麼多年發展下來,工匠們早就有了一套專業衡量標準。
因此,想要在這個時期製造出一個相同比例的分件並沒有什麼難度。
聽完程栩的話,朱業還是有些疑惑,當即就問了出來:“艾縣的工匠加上原來駐地造船鄔的工匠沒有兩百也有一百久,再算上後來從百姓中教授的學徒,以流水線的速度生產,一天也不會只有百餘架啊?”
朱業的話音剛落,程栩還沒來得及給出答案,一旁的時修卻是又一次震驚了。
他的眼角不經意間就落在了蠍弩的身上,在一想到來時程栩的操作過程。
簡單便捷!
只需要轉動搖桿,放上弩箭,就可以成功發射出去。
整體算下來,發射一次,也就十幾個呼吸的時間。
如此恐怖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