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情況林依然當然非常清楚,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大家都習慣按部就班,隨波逐流,因循守舊,不太願意幹標新立異的事情。
對於一些新鮮事物持排斥態度,寧願跟著受窮,也不願幹一些具有開創性的事情。
怕別人笑話,更怕承擔失敗的後果。
林依然一個大學生回來養豬,打破了桃花村這麼多年來的傳統,所以別人都用有色眼鏡看他,覺得這傢伙就是不咋滴。
即使現在買了車,別人也認為他的錢來歷不明,完全不看好他養豬能有什麼出息,能有什麼收穫。
當然寡婦李小蘭和美女醫生劉曉茹例外。
而讓大家想不到的是,三個月以後,依然的第一批30頭仔母豬,全部長到了200斤左右一頭。
進入交配階段,第一階段得到了預期,林依然計劃著開始了第二階段,即擴大養殖規模。
系統第二次提供的50萬創業資金,除去買車十萬多一點,還有差不多39萬,就是他擴大養殖規模的底氣。
有錢好辦事,所以很快就把豬場擴大,而且新增了養殖規模。
這回又養了30頭母豬仔,加上之前的,總共就有了60頭。
養殖規模不算大,但在當地已經不算小了。
於是在村裡又一次引起了轟動。
他的這種舉動讓大家非常的不理解。
如果說之前大家都覺得他腦袋瓜不太正常,而現在三個月過去,已經進入了夏天,生豬價格一點起色都沒有,相反比之前更低。
所以就算傻子都會認為這傢伙已經傻的沒救了。
老媽更是著急的不行,除了動員外婆,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總之能動員的都動員了,大家輪翻的跟他做思想工作。
能來家裡的,都來家裡親自找他面談。
脫不開身來不了的就打電話,在電話裡一遍又一遍的諄諄教誨,不慶其煩嘮嘮叨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讓他認清形勢,面對現實,趕緊改弦易張,千萬別一條道走到黑。
而這些人中,外婆張秀蘭因為地位特殊,加上老媽劉彩娟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向她訴說,讓她老人家千萬要幫自己一把。
所以外婆張秀蘭顧不上自己年歲大,腿腳不方便,屁顛兒屁顛兒的來到他們家,特別找林依然談話。
“外婆,你怎麼來啦?你早點打個電話,我開車來接你嘛。”
外婆的出現讓林依然感覺有些不妙,小心臟重重的抖了一下。
他話音剛落,外婆就發話了:“接,接過屁,你外婆我還走得動。
我說大外孫,難道你真受刺激了嗎?為什麼不聽別人的勸?”
老外婆顫微微的伸出滿是老繭的手,撫摸著林依然的額頭,沒感覺到溫度有什麼異常,於是嘆著氣搖頭。
“外婆,您大外孫正常的很,你別聽我媽的,更別聽別人的,現在已經到了7月份,正是生豬價格最低的時候,這也是我擴大規模最佳的時期,再過幾個月,豬價就開始上漲,到時候我保準能賺錢。
您老人家儘管把心放在心窩子裡。”
林依然雙手握住老外婆的手,望著她滄桑的面容和滿頭的白髮,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我說你小子蒙誰呢?我怎麼聽說現在有些地方的豬開始出現豬瘟?死豬很厲害,大家都不敢再養,你卻要擴大規模,你這不是誠心跟自己過不去嗎?”
那外婆不聽林依然的,眨巴著有些渾濁的眼睛,使勁拍著林依然的手,臉色很難看,有一種恨鐵不成鋼,怒其不爭的憤慨。
林依然別人都敢忽悠,而老外婆她只能耐心的跟她解釋,讓老人家別擔心自己,能放心的回家。
所以他得費一番心思,啊,不能說的太重,態度又不能表現的很惡劣,得心平氣和,笑容滿面跟外婆慢慢的聊。
好說歹說,最後不知道是他的誠心打動了外婆,還是外婆聽的有些不耐煩了。
總之,老人家丟開他的手,不再和他說話,回屋和他老媽劉彩娟聊天兒去。
不知道母女倆嘀嘀咕咕聊些什麼,總之下午老外婆就急著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