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巷子並不深,其實就是個居民區和公共建築的圍牆圍擋出來的一處空道。人可走,車可通。真沒有什麼明文規定這裡不能夠進車。畢竟這裡也是住宅區的必經之路。如果這裡不能走,那就得繞好大一圈。
費功夫,費油錢。逮到了大夏天的時候,還曬。
在這人人都能把‘時間就是金錢’掛在嘴邊的當下,這時間的金錢加上明碼上漲的油錢還有防曬霜的錢,明晃晃擺在眼前。讓人家繞道,這錢你掏?
這句話梗在那居委會陳大媽的心裡,氣到現在都沒順下來。
她在的街道,原本是退休人多,這裡是老住宅房子,年輕人大多都去申城城區工作上班,以前的時候,這一片,包括那巷子,來來往往的都是老姐妹老哥倆的,一年到頭,哪見得到幾輛小車呢。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的孩子穿新帶金的開著小車停巷子邊上。從後備箱搬下來一箱一箱的純奶,果汁,花生油等等。又大件又體面。圖的也是熱鬧。
而且過年,天冷,這一片也沒幾個老夥計要在天冷的時候溜達散步,小孫子也捨不得帶出來看雀兒。
後來是哪一年來著......紅旗閘中學入了九校聯考,郊外郊的鎮上的家長似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機會,於是紛紛想盡辦法把自己孩子塞進了紅旗閘中學。原本一個班,紅旗閘中學撐死三十個學生。上課說嘴都找不到機會。如今一個班足足添了一倍。
令孩子們無時無刻不想到那句成語:比肩繼踵。
所以說,要深刻理解一個成語,莫過於親身實踐一番方能明白的通透。進而掌握貫通。
孩子們。不算是能夠改變這個小區的重要因素。
孩子們也說不出來‘您掏錢’這話啊?
可惡的是孩子的家長。
孩子,誕生了一種新型的經濟往來。租房。
紅旗閘鎮的房價不貴。繼而早期以工廠區為經濟主體。故而紅旗閘基本的大型住宅區都是職工房。而居住於此的,也大多都是工廠的退休職工。技師,工程師,車間主人,採購員等等等等。
這些前技師,前工程師,前車間主任和前採購員等,把這個紅旗閘鎮的小區的時光以一種倔強又不動聲色的手段,停留在了他們的青春歲月中。
談笑,往來。解釋廠內職工。
紅旗閘的原工廠早就破敗不堪,要麼申請破產要麼轉讓。不知情的外來者亂入,還以為這片就是個老舊的居民區。
唯有本地人津津樂道。
這裡原來是女職工樓,這裡是開水房,你看著大廳,原本是遊戲機室,後來遊戲機都沒啦,就搬空,當了棋牌室和檯球廳。
檯球不太有人動,小年輕的時候還能彎腰在姑娘們面前耍個帥,現在老了,老胳膊老腿的,能彎下去都怕給閃到。
這種老房子,不值錢,也沒有什麼拆件的價值。看著還過得去,夏天陰涼,一棟樓一面牆,總能見到爬山虎爬的一片綠暗,小年輕覺得美爆了,太合適取景,再調個濾鏡,然後發個朋友圈。
住著的才知道叫苦。爬山虎啃牆,招蟲子,本就雨水重溼氣大的時候,爬地更兇,連那麼一點點的陽光都給擋得掩飾。
老頭老太太在樓道吹過堂風,眯眼看舉著相機咔咔咔拍個不停的年輕人,無語,不懂。
這有什麼好拍的?
老房子,一開始淳樸。
價格不高。一室一廳的,一個月也就五六百塊還算上水電費。
這是申城啊,靠江南,水電都不值錢。搬來當鄰居就是鄰里街坊,沒得紅臉的。
居委會陳大媽,手上有四套房子。兩套小的,一套大的,一套特別大的。
她和老伴住那套最小的六十平的房子。把另外三套租出去。老了老了的,不求什麼生活質量。能多存點錢就是點錢。
大房子的租金和小房足足差三百塊錢。一個月三百,一年就是三千六。十年就是三萬六,還不算以後漲的價格。
十年後,小孫子也就上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