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早就知道長安不宜久留,既然知道長安已經不安全了,自己又沒有為漢室捐軀的想法,首先想到的辦法就是跑路,去找曹操和荀彧。具體辦法就是準備去外地做官。曹操這邊還給自己下了任務,看看能不能把蔡文姬給帶出來。
荀攸先去問了蔡文姬,看看蔡文姬是不是想和他一起跑去找曹操。
“你說要帶我去見孟德?見他做什麼?我又沒有什麼名分見他。”
“文姬,我不知道孟德找你要做什麼。孟德只是告訴我,長安日久必失,早走早平安。希望我走的時候,可以帶著你一起出關,去找孟德,保你平安。“
“哎……去找孟德也只是保了平安,除了平安也就沒得其他了。“
“文姬,我也是受人之託,自然盡力而為。孟德至少還擔心了你的平安。身處現在這個亂世之中,能保的性命無虞,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易了。文姬,你說呢?“
“哎,我自然是知道孟德是擔心我的。可是,就算我真去找了他。也就只是平安而已,別的……“
荀攸也算是個有文化,有涵養的人了。看到蔡文姬這麼囉嗦,慢慢的就有點喪失了自己的耐心。
“文姬,你知道曹公破徐榮,收洛陽嗎?那酸棗聯軍之中,就沒幾個人為了這大漢的天下,在努力做些什麼。曹公忙到如此的時候,依然不忘了讓我保你平安。文姬,我不知道你和曹公之間一些瑣事。我覺得這次相見,至少是個機會。你就空坐在此,什麼事情都不會改變的。“
荀攸把話說完,就起身告辭離開。自己來蔡府,其實是因為曹操修書來求自己,書中曹操客客氣氣的說著,如果有脫身之法,儘量帶走蔡文姬而已。自己來找蔡文姬,已經盡了人事,也算對得起曹操了。至於說蔡文姬是不是能和自己走,那不是自己說的算的事情了。蔡文姬不想走,自己又不能真的綁走了蔡文姬。
荀攸之前去找王允,除了想討論怎麼找個辦法除掉董旻之外,還想過要讓王允安排自己出關,既然沒有見到王允。荀攸就直接去找了太尉馬日磾。把帶來長安僅有的家產都給了他,讓他保自己出關。馬日磾很快在董旻那邊給他討了一個東郡太守的職位。東郡太守橋瑁因為寫檄文的事情,被董旻發現,早就被“貶”為庶民了。
荀攸臨走的時候又去找了一遍王允,還是沒有找到人。再找了一遍蔡文姬,又被反反覆覆的的說了半天。最後荀攸聽得也不耐煩了。
“文姬,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了。生活在長安,就猶如雞卵於危牆之下。且不說牆倒之後,雞卵如何,就說如今,不知道何處掉下來一塊磚石。這雞卵也絕無生還的可能,你難道已經忘了涼州兵凶神惡煞般的到你家中之事?孟德也只是託我保你出關而已。至於說你出關之後,見了曹公兩個人要說什麼,作做什麼,那自然是你們的事情。我只是受人之託,來試著保你平安。你留在長安,你是能殺賊輔政,還是能平亂克敵?你繼續留在此處,只是讓人徒增擔心了而已。我明天就走,如果你也要跟我走,就明天過了早飯時間,穿好男裝來找我。“
荀攸懶得聽蔡文姬牢騷了,就直接下了最後通牒,要走就明天見。
蔡文姬也是大才女,可是自從曹操在她家門口殺了董卓之後。她家被西涼兵圍了個裡裡外外,又被西涼軍威逼一起來了長安之後。蔡文姬就多少有些變了,變得格外的容易緊張。聽荀攸說起曹操託他帶自己離開長安,就一邊有些後悔沒有聽曹操的話,另一邊還覺得自己很委屈。
蔡文姬稍微冷靜下來,仔細的想了一下現在的處境,就知道跟著荀攸去找曹操,或許就是現在最好的選擇了。又和自己父親蔡邕討論了一下現在的情況,蔡邕也覺得蔡文姬留在長安無益,不如早些離開。沒有了女兒在身邊,自己做事情就少了很多顧及。蔡邕自然是希望能把自己女兒託付給曹操,只是女兒太倔,自己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而已。
第二天,蔡文姬乖乖的穿好了男裝早早的來到了荀攸的府門前。荀攸早就吩咐過下人門不管看到什麼,都不要聲張。蔡文姬來了就讓她進來。
“文姬,我就知道你會來。”
荀攸說起來還稍微有一點點的興奮。畢竟這是曹操求自己幫忙的第一件事,除此之餘,不管是共謀國事,還是刺殺董賊,裡外裡都是自己在求曹操幫忙。能把蔡文姬帶給曹操,自然算是還了曹操一個人情。
“嗯,公達兄。這幾日,小女實在是無禮了。也不知道是怎麼了。說到孟德,總是忍不住想說上他幾句。”
“無妨,無妨!人來了就好。”
他們口中的曹孟德,已經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跑回了潁川家中。早點跑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趁著二袁還沒有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已經逃出了他們的掌控。
“義兄,早啊。”
“孟德,早。”
“義兄這麼早叫我來有什麼事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孟德,你覺得我們現在應該何去何從?”
袁紹計劃的廢立之事徹底的作罷了。本來在提出之前,袁紹估計的幾個會站出來支援自己的人,一個都沒有站出來,反倒是反對自己的人一個比一個勇猛。反對自己,駁了自己面子的人,袁紹都拿小本本記上了,現在他小本本上的人,第一個就他弟弟,袁術,袁公路,第二個是張超,第三個是張邈,第四個是公孫瓚。在袁紹的心裡頭,已經把這些人祖宗十八輩都罵了遍了。
廢立之事作罷其中最為重要的理由是,劉虞不同意。袁紹剛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早早就派出了信使,寄了信給劉虞,說自己準備保舉他做大漢天子。劉虞本身就是個勤政愛民的人,加之又深知人倫綱常,袁紹立自己為帝,也就是找個傀儡而已。被人擺弄還要揹負罵名,劉虞覺得還不如在幽州多殺幾個蠻族,多救幾個百姓來的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