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蘇湄起身,從包裡掏出一張溼紙巾,輕輕擦拭著佔有泥土的纖纖玉手。
“為什麼?”葉雲皺皺眉頭,佛家常告誡眾生:螻蟻尚且偷生,這小生命應值得敬重。
“這小東西,這麼愛吃甜的,腰還這麼細,氣死我了。”蘇湄說了句讓人崩潰的話。
葉雲愣了下,忍俊不禁,輕輕一笑,像遠處房子煙囪飄起的幾縷炊煙,詩意飄渺。
蘇湄呆呆注視著,好幾秒才意識到自己的失禮,慌亂地捋了捋並不亂的秀髮,走去。
葉雲沒有說什麼,望了眼那個被堵住的蟻洞,已經探頭探腦地爬出了幾隻可憐的螞蟻。
走到小巷盡頭,以為這就到了死路,可拐了幾個暗藏玄妙的彎道後,卻原來別有洞天。
這是一條僅僅能容下兩輛小車並排而行的舊墟街,一二百米長,沿街破敗不堪的老騎樓老店鋪零落而立,路邊擺滿了各種小攤小檔,商品琳琅滿目,大都是一些低檔次的電器手錶、布匹衣料、柴米油鹽、時尚裝飾。還有不少的郊區鄉民早早趕來,搶個好地段,擺賣自家種養的雞、鴨、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幫補家計。
街道上擠滿了各式各樣的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扶著老人的,抱著嬰兒的。
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吆喝叫賣聲、討價還價聲、偶爾幾句爭吵聲絡繹不絕。
街的一側,是那條貫穿整個古城區的小河,河水清澈,幾張淘沙竹排泛舟其上。
風柔柔吹著,小吃攤飄出誘人的香氣,人群愉悅漫步的笑臉,牽動古城跳動的脈搏。
人們彼此打量著,彼此微笑著,大多數都互相相識,只有兩個人,在這裡是完全陌生。
葉雲悠悠然溜達,心裡暗暗算了算,從丹青巷到這裡,步行,大概需要二十分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遠,距離適中。
古城區雖然也有不少現代化高樓,卻還是以古代建築為主,猶以丹青巷這一帶為甚。
各個朝代的特色相映成趣,在這裡居住,還能體會到很久以前農曆開墟趕集的趣味。
“這裡每天都這麼熱鬧媽?”葉雲走馬觀花,問了聲走在身旁哼著小調的蘇湄。
“不是的,今天恰巧是墟日,所以才這麼多人。”蘇湄輕搖螓首,小手負在身後。
“墟日?”葉雲聞所未聞。
“就是趕集的日子,在這一天,許多臨時小商販都會過來擺攤,招攬顧客,而且日期都是固定的,每月逢農曆二五八開墟。這個日子的由來,要回溯至遙遠的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市場上的業務還是主要由鄉鎮所屬供銷社主宰,但已經有些頗具商業頭腦的小商小販敢於試水了,就挑選固定的日期來這裡,慢慢地,就演變成了一種習俗。”蘇湄柔聲慢道,纖指輕輕推了推那副古板的黑框眼鏡。
“你經常走路來這裡?”葉雲靜靜聽完,想了想,又問了這句。
“以前是,在昊天上班後,就沒來過了。”蘇湄顯得很懷念此處,美眸四處望著。
“難怪你抄近道的時候,輕車熟路。”葉雲輕輕一笑,又想起了她逗螞蟻的有趣情景。
“笑什麼?”蘇湄瞧著他的笑容有些不同尋常,心裡有些納悶。
“沒什麼,只是想起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葉雲收回笑容,柔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