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睿下令,立即進攻營門;
校尉得令,立即執行。
雖然所部沒有攜帶攻城錘,但外圍到處都是鹿砦、拒馬,只要稍微改一改立馬就能得到趁手的工具。
於是乎,這名校尉命人砍鹿砦、拒馬,然後製作了幾根簡易的“攻城錘”。
眼看營門將要被破開,梁睿又讓麾下的一名本部校尉立即做好準備,在破開營門後率軍接替進攻。
許久之後,那名校尉的手下開始抬著“攻城錘”撞擊營門,頓時引起了陣陣巨響。
聽到外面的動靜,營內的幷州軍明白劉徵所部已經全軍覆沒,可這卻為他們贏得了足夠的時間。
原來,石勒的命令是讓劉徵所部拖延時間,來讓營中的將士在營門的內側挖掘一條壕溝。
壕溝內佈滿削尖的木頭、長矛等銳器,只要等敵軍衝進來,就讓他們未戰先死上百人!
此時,他們聽著營門外傳來的撞擊聲,一個個的全都做起了準備。
很快,同樣簡易的營門就被破開了,北周軍立馬蜂擁而入。
結果…衝在最前面的人紛紛掉入壕溝之中,頓時就傳出了悽唳的慘叫聲。
可北周軍前仆後繼,一個接著一個,很快就把壕溝填滿了。
這一下子,慘叫聲也沒有了,並很快就被喊殺聲給淹沒了。
雖然一下子就死了上百人,但是這幅慘狀卻沒有嚇退衝進來的北周軍,他們依舊前赴後繼地衝鋒著。
來者乃是梁睿本部,由一名校尉統領,因此士氣正盛。
反觀另一名校尉則是帶著三千餘將士退下了,將對左營的第一波攻勢交給了這名同僚,這使得此時的北周軍乃是一支生力軍。
由於是生力軍的緣故,再加上“目睹”了營外的戰鬥經過,這使得他們早就作好了一切心理準備。
他們知道幷州軍的厲害,知道犧牲是難免的,可他們也知道最後一定會“贏”!
這不,一下子就死了上百人,可在其他人眼裡他們不會只是一群倒黴蛋而已。
於是乎,他們繼續衝,導致喊殺聲驚天動地。
他們在入營後逐漸散開,有的直直地衝鋒,有的向兩邊散開。
此時,劉寶所部守在營門後兩百米外,再在他們後面的是主將郭敖所部。
在兩翼還有張越和張噎僕所部,總共四千人,全部各司其職,嚴陣以待。
劉寶所部一千人組成了一個陣型,盾牌一排,縫隙裡露出了鋒利的長矛。
這種陣型長於正面防禦,短於被夾擊,被包抄。
可是在大營中,身後和身側都是友軍,因此這種陣型堪稱無解。
果不其然,敵軍有衝得快的直接就撞上了長矛,然後就被捅成了麻花。
關鍵是入營的北周軍只一味地往裡面衝鋒,前面的人看得見前方的情況,可位於後面的人卻看不到。
這使得位於前面的人,就算停下了腳步也會被後面的人推搡、擠壓,然後就被長矛捅死了。
直到衝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死的人也越來越多,終於有北周軍官發現這一問題的時候才停止。
可是一切已經為時已晚,就算你北周軍停了,可幷州軍卻開始在向前推進。
“前進!”
隨著劉寶一聲令下,其所部一千將士舉著盾,拿著矛地緩緩向前。
他們就像一臺聯合收割機一般,每往前一步都能捅死幾個敵軍,直到再也推不動為止。
這是因為進來的北周軍人數也已經不少了,他們同樣開始結陣,並由於被推動開始一個個貼在一起。
這就成了力量的比拼,只不過中間接連處都是屍體,都是傷員罷了。
死了的也就算了,就怕那些沒死的還被長矛捅穿著身體,偏偏還被推著,然後貼在了後面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