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血之孫吳 > 第1508章 氣運加持(三)

第1508章 氣運加持(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時至今日,大漢朝廷已經構建起了一條完整的防禦壁壘,此中的核心便是在幷州。

整條防禦壁壘以幷州為核心,上黨—黃河—兗州為防禦第一線,橫跨三州。

晉陽—太行山脈—河內為防禦第二線。

所謂的防禦第一線,乃是利用地形,以及沿途所有的城池來對即將入侵的北周大軍進行防禦。

上黨境內歸併州軍管轄,軍事行政主官為石勒親自任命的太守——王彌,守軍只有五千人。

黃河一線在開春以後,隨著冰雪的消融,如今已經成為了一道天險。

也就是說,第一線防禦的重點在於幷州的上黨郡,以及整個兗州。

兗州境內軍事主官為臧霸,其麾下有一萬泰山軍,以及兗州的輔兵。

是的,沒錯!

自從劉裕繼承大統以來,大漢朝廷治下實行了和吳國一樣的制度、政策,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輔兵制度。

劉裕全面照搬了吳國的政策、制度,一直在模仿,但卻還未超越。

這使得士族之亂以後,朝廷短缺的兵員問題得到了解決,且穩定了朝廷和地方。

現在的大漢治下大約有人口六百萬,青壯數量卻只有一百五六十萬,朝廷在實行輔兵制度以後迅速得到了三十萬兵力。

其中,大約有十八萬青壯被集結在了鄴都,其餘十二萬青壯則分散在三州都督張遼、臧霸、滿寵)麾下。

由此一來,朝廷才得以構築第二條防線,並有了正面抗衡北周大軍的實力。

在第二條防線上,晉陽方面有幷州軍四萬,分別由張燕、夔安、桃豹、郭淮統帥,石勒為主帥,張賓為軍師。

太行山一線有關隘八處,其中需要重點防守的是為四處,朝廷在此各派遣了五千軍進行固守。

至於河內方面,乃是魏州都督—張遼的駐地,因此由張遼率軍防守。

張遼麾下尚有三百狼騎,五千精銳,以及大約兩萬輔兵。

除此以外,太行山一線也歸張遼管轄,因此張遼的責任極重。

朝廷的主力則佈置在鄴都城西八里處,這裡有一座軍營,如今正集結著十八萬大軍!

此地由太尉—韋孝寬進行管理,自從士族之亂以後,韋孝寬已經被漢帝—劉裕委任為了漢軍主帥。

名義上,魏州、兗州、青州、冀州、幽州、雲州、幷州——七州諸軍事都歸韋孝寬管。

可事實上,冀州、幽州、雲州乃是高歡的地盤,幷州是石勒的地盤。

因此,韋孝寬只能都督大漢朝廷治下的三州諸軍事,僅僅只是漢軍的主帥。

可就算是這樣,韋孝寬也已經對劉裕感恩戴德了,要知道曹操可從未如此重用過他。

自從劉裕上臺以後,一改大漢幾十年的作風,就連用人策略也變了。

這不僅僅是朝廷在用人上的改變,也是劉裕個人在用人上的改變,一切都是在向孫策靠攏。

所謂知恥而後勇,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是為如此。

在劉裕看來,如今的朝廷人才雖然多,但除了他自己本人以外,真正能夠統領全軍的就只有兩人。

一個是石勒,不過石勒暫時還是半獨立的諸侯,另一個就是韋孝寬。

韋孝寬之才可謂是國士無雙,劉裕認為他一點不比周瑜、王猛等人差,因此委以重任。

而韋孝寬自然也不會讓劉裕失望,不僅把兩條防線打造得固若金湯,同時還積極加強漢軍的戰鬥力。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