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遠在臨湘的孫權突然接到了調令——舉家遷移往西陵!
甫一收到調令,孫權的心中還有一絲忐忑,但在家人的勸解下便是一陣狂喜。
自從臨湘之戰後,偽楚覆滅,孫權也得到了我的赦免。
之後,孫權擔任長沙太守,這一干就是兩年!
這兩年來,孫權一直在任上兢兢業業,對待工作絲毫不敢懈怠。
按照孫權的資歷、能力、功勞、威望來說,正常早該擔任一州刺史了,只可惜他犯過原則性錯誤。
若非我寬宏大度,又念在孫權人才難得,恐怕孫權早就已經死了。
因此,孫權這兩年來一直在“贖罪”,對官位的擢升更是絲毫沒有念想。
原以為一紙調令肯定不是什麼好事,但家人卻不管這麼多,反正勸說孫權應該立即前往。
畢竟我要殺孫權的話,早就殺了,何必留到現在?
既然不會殺,去西陵也想不到有什麼別的事,那一定是要安排在幕府任職了。
孫權的家人都是這麼想的,孫權在短暫地猶豫之後,想來想去也覺得沒什麼問題。
於是乎,孫權下令立即收拾出發,準備舉家前往西陵。
在孫權卸任後,長沙太守將由原先的郡丞—潘浚擔任,這對潘浚來說絕對是一件喜聞樂見的好事。
潘濬[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漢壽縣人。
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蜀漢大司馬—蔣琬的表弟。
潘濬為人聰察,對問有機理,拜大儒宋忠為師,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賞識。
不到三十,即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江夏從事,因按殺貪汙的沙羨縣長而聞名。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蜀,授潘濬為荊州治中從事,典理州事。
但他素來與守臣—關羽不睦,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襲取荊州後,在孫權的親自勸說下,潘濬才歸降於他。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拜潘濬為少府,進封劉陽侯,又改太常。
黃龍三年231年),授假節,與呂岱率軍五萬平五溪蠻夷叛亂,經三年而斬獲數萬,使得一方寧靜。
在此期間,長期與上大將軍—陸遜屯駐武昌,管理荊州事務。
在呂壹弄權時,屢請孫權將其誅殺;甚至想親手擊殺呂壹,使呂壹對他非常畏懼。
赤烏二年239年),潘濬去世。
潘濬為人剛正不阿,在吳國兩次出討五溪蠻,鎮守武昌,屢次勸諫孫權,被時人稱譽為“心膂股肱,社稷之臣”。
後世雖對其降臣身份頗有微辭,但仍肯定他“方嚴疾惡,義形於色,梗梗有大節”,是“有吳之棟石也”。
………
一路無話,僅僅只用了三天時間,孫權一家便抵達了西陵。
收拾一番,再從臨湘到湘水渡口花了兩天,之後沿湘水、長江抵達夏口又花了一天。
由此可見,水上交通確實方便,至少從湘州過來非常之便捷。
孫權懷揣著激動的心情,闊別數年,沒想到還能再臨西陵!
之後,一家人前往幕府求見於我,結果卻是吃了閉門羹。
“轟隆——!”
一瞬間,孫權只覺得五雷轟頂,整個人都在搖搖欲墜。
“兄長居然不願見我,卻把我一家召來,莫非還要殺我?”孫權的心裡如此想到。
此時,孫權的妻子—步夫人同樣也臉色不太好看,心中對自己的夫君滿是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