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得北周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騎兵可以使用,且能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又不至於破壞地方上屯田制度的實行。
二者同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且能夠完美地融合。
要說到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軍事制度的出現,說到底還是因為各國的戰略需求不同,且各自的領袖不同。
畢竟各方勢力的領袖是來自於魏晉南北朝的梟雄,在這個架空世界裡,他們身上又大多帶著其所處時代的思維和創新精神。
因此,要想探究制度的不同,就得從歷史中去探尋答案。
在上古時期,人類文明剛剛出現,彼時的人類還是一個個部落。
部落之間原本相安無事,或男耕女織,或以狩獵為主。
可一旦彼此之間起了衝突,那麼就會發生摩擦,進而爆發戰爭。
一旦開打,贏了可以得到對方的資源,輸了就會變得一無所有。
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快人們就發現,掠奪遠比原來的生產方式要來的簡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透過戰爭進行掠奪存在風險,贏了沒得說,可要是輸了呢?
因此,在發動戰爭之前,首先要保證自身的強大,從而才能夠穩穩地勝過對方。
如何強大?
無非就是提升己方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等,小團體之間尚且如此,更別提國家層面了。
因此,制度的創新往往都是為了自身的強大,而各種制度的出現也是各個時期進行得不同的創新。
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人口都不多,如何強大?
那就只能全民皆兵,平時種地,戰時為兵。
因此,戰國時期動輒幾十萬大軍出動,很多時候就是全民皆兵的情況。
打仗前太平了十幾年,積累了吃不完的糧食,然後所有人一起上戰場。
直到秦國統一之後,再到秦漢交替之際,情況又不同了。
畢竟國家大了,人口也多了,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有仗所有人一塊上了。
那怎麼辦呢?
於是乎,由於秦朝滅亡的失敗教訓擺在眼前,到了漢朝後新的制度又應運而生。
義務兵役制度!
這項制度並非我方的創新,實際在西漢就有,只不過並非是全國性質的。
比如哪裡有叛亂,或者哪裡有外敵入侵,那麼朝廷就派太守或者將領前往。
當地百姓在義務兵役制度下需要積極參軍,保家衛國,匹夫有責!
直到漢末,再到三國時期,情況又不一樣了。
因為戰爭變多了,人口變少了,且天災不斷。
為了穩定地方,也為了應對頻繁的戰爭,於是屯田制度應運而生。
只不過屯田制度也不是曹操的創新,而是對原有制度的改良,是將原本小規模的軍屯改為了大規模的民屯。
再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政權由遊牧民族建立,因此新的制度又孕育而生。
這就是府兵制度,職業軍人開始出現,軍人和平民的差異也開始體現。
自那以後,朝廷的正規軍再也不是隨便嘩啦些百姓就能組建了,而是需要嚴格的訓練、精良的裝備、強大的國力等等。
在此之後,唐、宋、元、明、清在軍制上再也沒有了創新,也就是說到了職業軍人出現後軍制其實已經到頂了!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