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燕軍主力已經後退,烏桓大軍已經完成了合圍。
雖然烏桓大軍的戰鬥力和戰五渣一樣,但在完成包圍圈之後,其人多的優勢卻是被髮揮到了極致。
人多就意味著包圍圈十分厚實,其中被包圍的齊軍和燕軍就如同陷入汪洋大海的一葉小舟一般,輕易都無法逃出生天。
是的,對於現在的雙方來說,再不走就真的要完犢子了!
原本齊軍的戰鬥目標自然是擊退燕軍,進而打敗烏桓,奪取柳城。
只可惜的是燕軍實在太多了,單單兩萬前軍就無法全殲,更別提還有四萬主力和大約二十萬烏桓了。
在這種局面之下,齊軍別說是完成預定的戰略目標了,哪怕是自保都難以做到。
這不,眼下的齊軍不僅陷入了苦戰,外圍更是陷入了烏桓人的層層包圍之中。
再者,由於烏桓人的包圍圈實在太大太厚了,這使得齊軍根本不清楚外面的具體情況。
他們只看到了燕軍主力後退了,只以為燕軍主力是在給烏桓人騰地方,殊不知燕軍主力其實是後撤了十里。
這就造成了齊軍受到的壓力極大,就算消滅了燕軍前軍,那還有外面的烏桓大軍!
就算擊敗了烏桓大軍,那還有四萬燕軍主力!這仗要打到猴年馬月才能贏啊!
於是乎,齊軍計程車氣越來越低,傷亡也越來越大。
雖然齊軍都是精銳,但打仗打的就是士氣,就算精銳在這時候又能怎麼樣呢?
何況烏桓人在完成包圍圈之後,其龐大的人數優勢也逐漸化作了兵種優勢,尤其是其中數量龐大的弓箭部隊了。
這不,僅僅一炷香的時間,齊軍和燕軍就已經被射殺了近千人之多,且傷亡人數還在不斷加大。
裡面是齊軍和燕軍在血戰,外圍是在被烏桓人屠殺,這樣下去慕容恪就要得逞了!
怎麼辦呢?
在這種情況下,一切都是於事無補,最重要的就是看主帥的抉擇了。
此時,慕容翰還在與高昂的苦戰之中,兩大猛將竟然誰也奈何不得誰。
偏偏慕容翰就是主將,連他都分身乏術,其他燕軍更是陷入到了群龍無首的境地。
反觀齊軍方面,不是在與燕軍作戰,就是在嘗試著突破烏桓人的包圍圈。
可在這種局面下,齊軍所作的一切都只是徒勞,除非他們能夠集中一處從而一舉突破!
然而別忘了,雖然齊軍還剩下不到萬人,但卻是分了整整五軍!
眼下,高昂、彭樂的部隊在與燕軍作戰,田豫、田疇的部隊是在嘗試著突圍。
反觀趙雲的部隊卻是機動的,他們在趙雲的帶領下先是陸續匯合了二田的部隊,進而殺奔燕軍所在的主戰場。
這使得齊軍終於全部集結了,只可惜戰損也確實賊高,戰至此時齊軍也只剩下了大約六七千之眾。
為今之計,齊軍再不突圍就早晚要交代在這裡,因此必須要突圍!
可是該怎麼突圍呢?
畢竟燕軍還在,一直在與齊軍纏鬥,外圍的烏桓大軍又是在步步緊逼。
這使得包圍圈越來越小,留給兩軍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眼看著剩下的時間就要不多了。
在趙雲看來,此時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優先消滅燕軍,再進行突圍;
二是不管燕軍,直接突圍。
若是選擇第一種,那麼就算消滅了燕軍,再進行突圍後也不知道還能剩下幾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