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丁斐見情況危急,放出大批牛馬引誘賊兵,敵軍爭搶牛馬,隊形大亂,曹操才得以渡過黃河,沿河邊向南修築通道。
敵軍敗退,佔據渭口抵抗,曹操多設疑兵,暗中用船將部隊送入渭水,架設浮橋,乘夜分兵在渭水南岸紮營。
敵軍於夜間偷襲曹營,曹操派伏兵將他們擊敗。
馬超等人駐守渭南,派人送信,以割讓黃河以西為條件求和,曹操不許。
九月,進軍渡渭水,馬超等人多次挑戰,曹操並不應戰。
馬超等人再三請求割地,並讓自己的兒子做人質求和,曹操聽從賈詡之計,假意答應。
韓遂請求與曹操會面,曹操與韓遂的父親同一年被舉為孝廉,又與韓遂是平輩。
因此,兩人馬靠馬在陣前談了很長時間,不談軍事,只敘朋友舊事。
說到高興處,二人拍手大笑。
會見結束後,馬超問韓遂:“曹公說了些什麼?”
韓遂回答:“沒說什麼。”
於是,馬超等人對他產生了猜疑。
後來曹操又和韓遂等人陣前見面,眾將勸道:“您和敵人見面交談,不可大意,可設木行馬防備敵軍。”
曹操照辦。
兩軍見面,敵將都在馬上向曹操行禮,秦、胡士兵都來看曹操,前後數層。
曹操大笑著對他們說:“你們想看曹公嗎?他也是個人,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只是多了點智慧而已!”
胡人前前後後擠上來看。
曹操又列五千鐵騎為十重陣,鎧甲精光耀日,敵軍更加震恐。
過了幾天,曹操又給韓遂寫了封信,上面故意塗改許多地方,假裝成是韓遂改的,馬超等人因此對韓遂越來越懷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是,曹操與他們約定日期會戰,先用輕兵挑戰敵軍,打了很長時間後,曹操派出精銳騎兵夾攻,大敗關中聯軍。
韓遂、馬超敗走涼州,楊秋則逃回安定,曹軍陣斬成宜和李堪等叛將,關中自此平定。
戰後,諸將問曹操:“當初,賊軍守衛潼關,渭水以北沒有防守之兵,我們不從河東出去攻打馮翊,反而在潼關與敵兵對峙,拖延許久才北渡黃河,這是為何?”
曹操說:“賊兵佔據潼關,如果我軍進入河東,賊兵必將帶兵守住各渡口,則我軍不能渡到河西;因此我以重兵逼近潼關,賊兵全力來守南邊,西河的防備空虛,因此徐晃、朱靈二將才能輕易攻取西河。然後我帶大軍北渡,賊兵不敢與我們爭奪西河,是因為有二將的軍隊。連起戰車,樹起柵欄,做通道向南前進,既是創造了敵軍不能取勝的條件,同時又向敵人示弱。渡過渭水後深溝固壘,敵軍挑戰不應,是為了使敵軍驕傲自大;所以敵軍不造營壘只求割地講和。我順著他們的意思答應下來,之所以依著他們的意圖,是為了使他們安心而毫無防備,然後蓄精養銳,一旦出擊,就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兵之道,本來不能墨守成規,只求一種方法。”
當初,敵軍每到一支部隊,曹操就面露喜色,戰後眾將問他高興的原因。
曹操回答:“關中地域遼闊,如果賊軍各自依險阻抵抗,征伐他們,沒有一二年的時間不能平定。如今都聚集於此,雖然人數眾多,但都彼此不和,沒有統一的主帥。這樣,消滅敵人容易成功,我所以高興。”
十月,曹操進軍包圍安定,楊秋投降。
曹操恢復他的爵位,讓他留在這裡安撫民人。
曹操撤回後,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
夏侯淵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使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回到鄴城。
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曹操起兵南征孫權,號稱步騎四十萬。
次年213年)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
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
兩軍相持月餘,曹操的水軍作戰失利。
由於春雨瓢潑、江水上漲,曹操見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
三月,復《禹貢》九州,天下十四州併為九州,此時的冀州擁有三十多個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