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曹操率兵北征,斬殺趙犢,又渡河救援獷平,烏桓奔走出塞。
當初,袁紹令其外甥高幹領幷州。
曹操攻破鄴城後,高幹投降了曹操,仍然被任命為幷州刺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曹操討伐烏丸之時,高幹舉州反曹操,捉拿上黨太守,舉兵守壺口關。
曹操遣樂進、李典討伐高幹,高幹退守壺關城。
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攻打高幹。
高幹留別將守城,自己逃入匈奴,向單于求救,單于不從。
曹操圍壺關前後三月,最終城陷。
高幹逃向荊州,在途中被上洛都尉王琰捕殺。
又東征淳于,遣樂進、李典擊破海賊管承。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回到鄴城,大封功臣二十多人,皆為列侯,其餘依次受封。
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
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是為三郡烏桓,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
三郡烏桓與袁氏關係一直很好,並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
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
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
曹操從無終人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
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出盧龍塞,“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
八月,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
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
二軍相遇,時烏桓軍軍勢甚盛,而曹軍則是“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唯獨張遼力勸曹操迎戰。
曹操登高了望,見烏桓軍雖多,但陣勢尚未擺好,遂命將自己的持麾授予張遼暫用。
張遼指揮先鋒部隊,乘烏桓軍陣稍動之機,向烏桓軍發動猛攻。
烏桓軍大敗,死者被野,烏桓單于蹋頓也被臨陣斬殺。
曹軍在白狼山之戰中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平州的公孫康。
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
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
於是,率軍還師。
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
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於是,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十一月,曹操行至易水,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率其部下名王來賀。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