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戰火波及到了南安方圓十餘里的範圍,兩萬四千餘騎相互展開了廝殺。
論及人數,周軍佔據絕對的優勢;
論及將領,雙方旗鼓相當。
然而別忘了,一直駐守城池、大營的兩支步兵也不是白給的,他們可不會見死不救。
眼見己方騎兵殺到,周軍被迫前往迎戰,魏延、丁奉當即率軍殺出。
此時,二人麾下的步兵都只剩下了不到四千人,可卻是士氣如虹。
周軍方面,面對區區五千西涼鐵騎,他們壓根不把對方放在眼裡。
雙方彼此之間反覆衝殺,一時間人仰馬翻,戰況好不激烈。
然而久戰之後,周軍赫然發現,三波衝鋒下居然未能全殲對手!
要知道我軍騎兵只有五千,又分五路而來,周軍騎兵的人數可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所謂兵不在多在精,周軍騎兵的人數雖然是我軍的四倍,但戰鬥力卻是參差不齊。
所謂將不在勇在謀,有時候將領的謀略雖然更重要,但現在看來卻是武勇更為有用!
我軍這邊,除了吳才外,其餘四將皆是猛將。
這讓雙方在相互衝殺下,我軍將領難逢對手,我軍騎兵更是越戰越勇。
反觀周軍方面雖然將領們也不差,但除了赫連勃勃、沮渠蒙遜面對吳才所部佔據絕對的優勢外,其他將領們卻是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下風。
諸如楊大眼對上龐德,達奚武對上馬岱,達奚長儒對上王雙倒是還好。
姚萇那邊卻是對上了馬超!
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馬家軍落入今日境地正是拜羌氐聯盟所賜!
而馬家軍這些年面對的正是羌人,馬超之名在羌人之中深入人心,“神威天將軍”之名更是讓羌人聞風喪膽。
因此,雖然姚萇帶著六千羌騎對上的只是馬超所部一千鐵騎,但姚萇這邊反而是成了吃虧的一方。
其他三處則是各自打了個五五開,唯獨吳才處情況不太好,只是依靠著吳才出色的統兵能力才勉力維持著不敗。
關鍵時刻,魏延、丁奉相繼帶著步兵奔襲著殺到,二人的增援自然也都是往周軍最多的地方趕去。
其中,魏延率部救援吳才,此舉大為緩解了吳才的壓力。
丁奉率部增援馬超,所謂趁他病,要他命,此舉更是讓姚萇所部的局勢更加地岌岌可危起來。
正當雙方於南安地界爆發大戰之際,下辯方向卻是迎來了危機,只因為周軍東路軍突然殺到!
雖然此路周軍只有一萬步騎,外加一萬民夫,但下辯守軍卻也只有三千老弱殘兵,且無名將坐鎮。
眼見城池空虛,周軍主將爾朱榮也很高興,當即命令大軍攻城!
倘若下辯被周軍攻下,那麼西涼兵團就會失去糧草補給,且會陷入被徹底包圍的局面。
好在此時的李嚴已經率軍抵達了武都境內,雖然一萬大軍還攜帶著糧草物資,但至少已經距離下辯城只有不到百里距離了。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