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一觸即發,可雙方卻也沒有先動手的意思,畢竟誰先進攻誰就吃虧。
此時,兩面戰場距離臨淄都有七八里遠,因此彼此都不知道臨淄的情況。
相對的,臨淄守軍也不知道兩邊的情況,這就讓城內之人十分著急了。
畢竟他們是知道有援軍到來的,也知道兩支漢軍已經前往迎戰,只是不知道結果怎麼樣。
這就叫做心理戰,畢竟守軍本來也不希望援軍再來了,正是因為擔心他們被漢軍擊破。
結果事與願違,他們越不希望援軍到來,可最後援軍還是來了。
所以守軍和城內人員本能地以為援軍必敗無疑,漢軍穩操勝券,這就讓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了。
原本對於垣崇祖麾下的守軍來說,他們只需要謹守城池,保證臨淄不丟就好。
可在急切和擔心的心理下,他們根本做不到謹守城池,反而是想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不可耐。
他們在等待兩邊的結果,但凡等到兩邊打完,則先回來的必定就是勝利者!
倘若青州軍勝,則城北的王鎮惡部就會被三支青州軍包圍,則臨淄之圍也能解除。
倘若漢軍勝,則青州軍再無援軍,臨淄也必然完蛋。
可在守軍和官員們的心裡,他們並不認為援軍能贏,而是認定了援軍必敗無疑。
因此,這就讓他們在之後作出了錯誤的決定,垣崇祖居然被迫率軍出城了。
他們覺得只要出城一戰,便能擊破王鎮惡的漢軍,從而解臨淄之圍。
畢竟現在兩支漢軍不在,城外只有一支漢軍在,那麼他們還是很有可能獲勝的。
再者,只要他們先擊破了城北的漢軍,到時候還能分別擊破另外兩支漢軍。
如此一來,不僅臨淄之圍可解,甚至三支漢軍都能夠擊敗!
尤其是城北漢軍還不是皇帝本人,在他們看來只要不是和皇帝本人的軍隊對戰,那就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劉裕已經稱帝,他的軍隊也就成了皇帝的軍隊。
但畢竟這三萬“漢軍”還是一支烏合之眾,既沒有統一的軍服、裝備,也沒有統一的旗幟、編制。
因此,對於守軍來說,劉裕的本陣才是真正的漢軍,其他兩支軍隊就只是附庸軍隊而已。
這樣的話,那垣崇祖對上王鎮惡沒有一點的心理負擔,崔慧景對上傅弘之也沒有一點心理負擔了。
可這樣一來,壓力就給到了陳顯達的身上,這使得陳顯達麾下的軍隊面對劉裕本陣也果然壓力山大。
打吧,對面是皇帝,打就意味著謀反。
不打吧,人家明顯是來奪取青州的,難不成眼睜睜地把地盤給拱手相讓嗎?
關鍵時刻,蕭道成、周盤龍帶著一隊精銳護衛趕到,這無疑是讓陳顯達及其麾下將士有了主心骨!
隨著蕭道成到來,他在陣前發言,當場就將劉裕給定為了叛逆之徒!
既然是叛逆之徒,那就沒問題了,此舉讓一萬青州軍當場嗷嗷叫著士氣大增了。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