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州郡得到了重新劃分,並與各大軍區正式掛鉤。
尤其是張昭還別出心裁地劃分了一個隴州出來,此舉大大提升了我軍計程車氣,將士們、百姓們無不士氣大振。
隨後的幾天,各路信使又忙活開了,紛紛騎馬的騎馬,坐船的坐船離開。
而且張昭安排的這些刺史、都督也是深諳我心,雖然名單上不見了原揚州刺史—張紘,但揚州都被劃分成兩個半州了,再讓張紘當個刺史也著實是有些屈才。
因此,張紘將會被調入西陵,從此擔任張昭的副手。
至於陶侃,本是荊州刺史,如今卻是成了荊州都督。
此舉可謂是點睛之筆,首先荊州被一分為二,陶侃本身也更擅長處理軍務。
因此,與其讓陶侃繼續擔任半個荊州的刺史,還不如讓他主管半個荊州的軍務呢!
至於各州刺史的人選,原臨淮郡太守—諸葛瑾,在之前抵禦徐州軍入侵時立下了大功,因此被擢升為了淮州刺史。
同樣的還有原淮南太守—步騭,同樣被擢升為刺史,只不過遠赴越州也算是被髮配了。
畢竟步騭偷偷揹著我把妹妹許配給了孫權,孫權之前又犯了事,此舉也算是對步騭的一個小小懲罰了。
原會稽太守—虞翻已經在任上幹了六年之久,更是在平定山越叛亂的過程中立下過大功,因此被擢升為江州刺史。
原揚州郡丞—顧雍,此次調任為荊州刺史,基本上二者平級。
原武陵太守—伊籍,在平定偽楚,以及我軍遠征巴郡期間,同樣立下大功,因此被擢升為湘州刺史。
至於原先的其他太守們,要麼資歷尚淺,要麼功勞不足,要麼出過問題,因此暫時只能排著隊了。
至於各州都督的人選,像淮州都督—徐琨自不必多說,徐琨表兄本就是淮南都督。
同理,孫賁堂兄也是一樣,原先做過廬江、襄陽、丹陽太守,又做過三江軍區都督,現在做個江州都督替我坐鎮江東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越州都督—賀齊,他本就是山越軍團的主帥,如今山越軍團還需要攻略交州,因此賀齊算是暫時擔任越州都督。
湘州都督—孫瑜,孫仲異實屬沒得選的唯一人選,因此才算是實至名歸。
至於其他各州,益州、寧州、交州,如今三州還未攻下,因此只能暫時被放置一邊。
唯獨隴州的情況特殊,雖然地盤大多落入了我方治下,但聽說人口實在太少了。
再者,隴州畢竟和我方還未接壤,在這個節骨眼上,我方也不可能派遣官吏前往。
更何況張昭對那裡的情況也不熟悉,並不好直接任命刺史、都督,因此就只能將此事暫時擱置到一邊了。
所謂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雖然我方現在設了九個州,但實際就只有五個州是直接控制的。
而在之後召命被髮往各地之後,刺史、都督們也將前往赴任,然後重新安排各郡的太守、都尉。
從中也可以看出,我方在行政劃分上,依舊採用的是州、郡、縣三級劃分,再往下則是鄉、亭、裡的三級劃分。
至於在軍事上,軍區被正式取消了,軍團則暫時被保留了下來。
從此以後,州一級設都督,郡一級設都尉,縣一級設縣尉。
後來,由於此次的州域劃分涉及到了軍事制度上的改革,於是又有人將之戲稱為“第四次軍事改革”,簡稱“四次軍改”!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