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起家奉朝請。
1.普通六年525年),出任武威將軍,迎接元法僧歸附,遷宣猛將軍。
2.大通元年527年),聯合曹仲宗、韋放會攻打北魏渦陽,迫使渦陽城主王緯出降。
3.大通二年528年),加號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
次年,擊敗擁兵七萬、築壘九座的魏將丘大千。
在考城擊敗擁兵2萬的魏將元暉業。
五月,連拔滎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護送元顥到洛陽。
經歷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
後來,北魏重兵回師洛陽,元顥的十萬大軍慘敗,陳慶之的梁軍也隨之而敗。
最終,陳慶之隻身潛返江南。
4.中大通二年530年),出任司州刺史,參加懸瓠之戰,擊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
楚城之戰,破東魏孫騰等人。
5.大同元年535年),與東魏堯雄交戰兩次,皆失利而還。
6.大同二年536年),破東魏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諡號為“武”,長子陳昭繼承爵位。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不善騎馬,善撫軍士,富有膽略,善於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十三、陸遜東吳)
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華亭人,漢末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陸遜出身江東大族吳郡陸氏。
1.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曾率兵擊破丹陽山越首領費棧,得精兵數萬人,後娶孫策次女為妻。
2.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呂蒙襲取荊州的行動,因功累封婁侯。
3.黃武元年222年),蜀漢皇帝劉備大舉徵吳,孫權命陸遜為東吳大都督。
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破蜀漢軍四十餘營,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4.黃武七年228年),又於石亭之戰大敗魏揚州牧曹休大軍。
5.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烏七年244年),升任丞相、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在“二宮之爭”中,他被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
因親屬多支援太子孫和,陸遜屢受孫權責備,最終在赤烏八年245年)憂憤而死,終年六十三歲,孫休時被追賜諡號為“昭”。
陸遜文武兼備,追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
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孫權將他與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尚相提並論。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