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秦軍,他們在秦漢大戰中消耗了太多的戰馬,以至於現在滿打滿算就只有九萬騎兵了。
雖然秦軍的騎兵比例依舊高達半數,魏軍的騎兵比例只有五一之數,但真正打起來卻不是這麼算的。
因為全騎兵有全騎兵的打法,全步兵也有全步兵的打法,步騎混編又有步騎混編的打法。
漢人軍隊本就擅長步騎混編,秦軍卻只擅長騎兵作戰,因此在秦軍多了步兵之後戰鬥力也就不可避免地極速下滑了。
可以說,如今的秦軍面對魏軍已經不再是穩贏的局面,所以呂光空有一個萬人隊卻也只能枯守城池。
當然了,呂光在指揮步騎兵的造詣上還是秦軍中最高的,只可惜他此次面對的對手—謝玄也著實不簡單。
要說謝玄有多厲害,那簡直堪稱是東晉第一名將,反觀呂光在十六國頂多排前十。
再者,魏軍有五萬,其中騎兵有一萬。
反觀呂光麾下秦軍只有一萬,如今只剩下七千餘,騎兵更是隻剩下了兩千餘。
如果呂光麾下是全騎兵的話,那麼和五萬魏軍一戰還是有勝算的,可只有區區七千餘步騎的話,那就基本上穩輸了。
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城內的呂光可謂是心急如焚,同時他也知道蜀漢那邊的情況也不是太好。
先是蜀漢後院失火,劉穆之遭到暗殺,巴郡—夷陵這一路也完了。
如今,蜀軍已經失去了一大糧道,後勤就只能依賴於漢中—上庸這一線了。
這使得蜀軍主力的供給變得緊張,連帶著呂光這邊也跟著遭殃了,法正在離開漢中前往上庸前也停了對陳倉的援助。
呂光在陳倉再也沒有了任何的援助,局勢變得窘迫,存糧也頂多再夠支撐個把月了。
屆時,呂光便無法再在陳倉堅持,陳倉也必將落入魏軍之手!
事到如今,呂光還能做的選擇已經不多了,有且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在糧盡前組織軍隊與魏軍決戰,死則死矣,但至少是對苻天王盡忠了!
二是計劃逃離陳倉,透過散關,前往漢中。
從此以後脫離大秦,加入蜀漢陣營,此為叛逃!
前者必死,後者可活,是死是活?
然而在幾天之後,事情迎來了轉機,涼州那邊的楊大眼居然率軍來援了!
關鍵時刻還是自己人給力,呂光、楊大眼同為羌氐聯盟的將領,可不就是自己人嗎?
楊大眼的萬人隊千里迢迢而來,不畏辛苦,只為救援陳倉,再救長安!
等到秦軍援軍開到三輔地界,城外的謝玄軍團不敢怠慢,當即留下兩萬人繼續包圍陳倉,然後轉而應對楊大眼的萬人隊!
此舉讓呂光的壓力大減,雖然對魏軍來說,可謂是能夠圍點打援。
但對呂光來說,此舉確實讓他看到了希望,他因此當即組織軍隊準備出城與魏軍決戰!
一時間,陳倉地界戰雲密佈,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