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半路上,吳軍派出白袍軍進行攔截,然後將他們擊潰。
可是白袍軍並沒有來,龐統只以為是諸葛亮存了要勸降他的心思,從而讓他在心存感激之下重新作出選擇。
比如,龐統此來修築堤壩誤了期限,導致水攻之計失敗。
從而使得劉裕雷霆震怒,下令將他處死,或者怎麼滴。
總之,龐統在來前想到的都是壞的結局,壓根就沒想到過會有好的。
結果,劉裕居然已經先一步在修築堤壩了,同時居然還要委以其大將軍之職!
蜀漢的大將軍,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雖然同為大將軍,不能跟孫策相提並論,但畢竟孫策是主公。
想當初,龐統之所以扶持孫權上位,所求的不就是這些嗎?
後來,龐統之所以舉襄陽反叛從而投降劉裕,所求的不也就是這些嗎?
現在,龐統的人生理想終於就要實現了,簡直就是唾手可得!
這一刻,龐統不禁熱血上湧,更為劉裕的器重而深受感動。
看著劉裕的眼神,是那樣地專注且真誠,龐統不由得為之動容。
“大王!臣有二事不明,還請大王可以為臣解答!”龐統說道。
“但問無妨!”劉裕示意道。
“大王,臣長相醜陋,先事孫權,再背主求榮,不知大王是否嫌棄?”龐統問道。
“孤看重的乃是先生之才,並非先生的相貌。先生也並非背主求榮之人,實乃良禽擇木而棲。再者,若天下人才皆要用相貌和是否事過二主來判定,那麼天下豈非為袁本初所有?那麼天下英雄又有幾人不是背主求榮之人?”劉裕說道。
“大王!臣還有一問,大王用兵之才冠絕古今,遠邁衛霍。可為何不能親自領兵,而要委以臣如此重任,由臣領兵呢?”龐統又問道。
“原因有三:
第一,吳軍主帥明是陸遜,暗是王猛。可無論是誰,他們都是孫策的麾下,而孤為君,豈能與他人臣子對之?
第二,若孤為統帥,那麼凡事有可為,亦有可不為。反倒若卿為統帥,那麼凡事皆可為!
第三,眼下前線吃驚,後方不穩,孤在中間定當隨機應變,如此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劉裕說道。
“我為統帥,凡事皆可為?”龐統不禁豁然開朗。
原來,一切的一切,只是劉裕想要借他之手辦一些他本人不能幹的事情!
比如,下令開閘放水,水淹吳軍!
比如,整頓大軍,誅殺不臣!
想到這裡,龐統當即就明白了,原來要想做大將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犧牲的!
“臣願為大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肝腦塗地,萬死不辭!”龐統拜道。
“好!”劉裕對龐統的表現十分滿意。
於是乎,接下來就有了襄陽城北大水來襲,方圓十餘里皆為澤國的一幕!
只是讓此時的劉裕、龐統都沒有想到的是,吳軍居然毫髮無傷,反而是馬良麾下的大軍損失慘重。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